做病理检查的钱不能省
2014年02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时下,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对此,不少病人及其家属认为是医生乱开检查单、乱开贵重药所致。不可否认,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少数医生的确如此。但是,如果以偏概全,把医生开的一切检查都认为是“乱开”,为省钱而不检查,尤其是不做病理检查,则可能“摊上大事”,后悔晚矣!以下就是我亲身经历过的。

  徐连泉         

拒做钡餐透视
淋巴结肿大被当癌

  李某,男,56岁,因吞咽困难去邻近的河北省一县医院就诊,钡餐透视见食道中段有一“充盈缺损”,CT检查显示食道旁淋巴结肿大,诊断为食道癌并周围淋巴结转移。转某肿瘤医院后,接诊医生告诉病人应该再做食道镜检查后取组织做病理检查,等病理结果出来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病人家属则认为,钡餐透视和CT检查都认为是食道癌并且还淋巴结转移了,再做食道镜还要取几块肉做病理,不纯粹是花钱买罪受吗?遂坚决拒绝,要求按癌给予化疗。“奇迹”还真出现了,一个疗程化疗之后,病人的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了,就是吃馒头都不碍事了。只是由于化疗引起右上肢疼痛以及抬举困难,才又转我院内科治疗。科主任查房时发现这个病人的化疗效果也太好了,感觉可疑,就要求病人再做钡餐透视。钡餐透视没有发现问题,做食道镜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病理检查还是没有问题。借第一次钡餐透视拍的X线片,仔细观察,发现所谓的“充盈缺损”竟是伪影。水落石出,病人压根就没有什么癌症。
  其实,在多年的行医经历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而究其根本,应该是患者及家属对医生信任的缺失,也是对医生诊断手段的一些误解。
病理检查是
医学诊断的“金标准”

  事实上,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功能变化的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检查就是对有关疾病提出明确的病理诊断、可能的病因学证据或线索、提供有关的预后、指导临床手术或用药。特别是对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目前病理诊断仍是各种医学诊断中最可靠的诊断,被称为医学诊断的“金标准”。据统计,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检,疾病的正确诊断率仅为50%,X线、CT、彩超、磁共振等影像学的正确诊断率为75%,而病理检查的正确诊断率则达99%以上,因此在西方国家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
  病理诊断最基本的是常规病理切片,医学上称之为HE切片,就是将病变组织用专用切片机切成3微米左右的薄片,经过一种叫做HE的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放大几倍、几十倍、几百倍,观察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以及细胞之间的构成关系。除此之外的辅助技术还有特殊染色,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电镜,DNA倍体分析,DNA原位杂交,计算机图像分析等。单靠常规切片,诊断正确率一般为85%-90%,加上辅助技术诊断正确率则可达99%以上。
  一个人患了病,是炎症还是肿瘤?炎症是普通炎症还是特殊炎症?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是什么类型的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适合手术、放疗、化疗还是内分泌治疗?手术切缘是否残留癌细胞?周围的淋巴结有没有转移癌?哪类的化疗药物最有效?等等,几乎都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最终决定——试想,这样的费用你能省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