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词汇折射百姓生活变化
2014年0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参加这次活动,我是不图麸子不图面。”作为济南发音人代表的赵致平先生说,“不图麸子不图面”是济南的一句地道的方言,意思是不图名不图利。1942年出生的赵致平曾生活在老济南舜井街、小王府、芙蓉巷、省府前街等济南老街区。在这次济南方言有声数据采集中,赵老和其他发音人反复在录音棚里练习。赵致平说,之所以认真记录这些方言词汇,是因为可以折射一段生活的酸甜苦辣。
  6个月时间里,备选发音人和语言委的专家都十分辛苦,但在选择发音人上,却十分认真。“语言委的专家见到我第一句话就问,你的牙是真牙吗?我开始有些费解,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确认发言人的口腔牙齿状况,避免替换的牙齿会有漏风的情况,导致发音不清楚。”赵致平笑着说。而在发音人遴选阶段,甚至年轻人是否谈对象,谈了哪里的对象都会被问及,原因是担心发音人的语音会受到身边人的干扰。
  在完成济南地方方言的记录过程中,赵致平参加了1200个地方词汇的发音。赵致平说,“1200个词汇都有一段故事,可以折射出一个家庭一段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反映着百姓生活的变化。”他举例子说,南瓜的济南方言发音是“囊瓜”,土豆的方言叫“地蛋”,“看着这些词语就很容易想起小时候物资匮乏,蔬菜也稀缺,再联想到现在蔬菜种类多品种全,而小时候吃的野菜现在走进了大饭店成为了健康菜,这种变化我很感慨。”
     本报记者 张榕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