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研发设计中心
沦为仿冒集散地
2014年03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相关链接 
  据2010年数据,莆田制鞋年产值将近500亿元,其中出口近20亿美元,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由于为世界运动名牌代工,这座城市被授予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中国鞋业信息中心等称号。
  而疏于自创、赖于仿冒始终是莆田的鞋城招牌上受国内外诟病的污点。在上世纪90年代,当晋江鞋企投巨资“造牌”之际,莆田鞋企却还在代工和仿冒的“温水”里煮着青蛙。
  一家颇具知名度的自主女鞋品牌的老板林国梁告诉本报记者,“转型是痛苦的”。几年前,他也是混迹于仿冒鞋网销大军中,2011年,他买了自主商标,号称是安福第一批做正牌的商家。
  “当时周围都是仿牌,我们想做正牌也不知道怎么做。”2009年,林国梁在淘宝上开店,觉察到淘宝网上的监管也是日益严厉,动不动就被自动关店,“链接一死,什么都没有了。”
  “当时在安福那条街就我们一家,LED灯光开起来。”当时,林的店面在尚处于全仿冒的安福门面店中很扎眼。如今,整个安福的底铺被各种本地品牌占领,却始终无法强大。
  在代工的襁褓中长大的莆田鞋业,要攻克仿冒的基因,在自主创新的全新摇篮里生长并非易事。很多“阿冒”转型做起了自主品牌,但有更多“阿冒”习惯了黑夜。
  林国梁认为,自主开发品牌的存活率不高,“赚钱和不赚钱落差非常大”。自主设计鞋款往往时间慢,而且开发出来的款式有限,无法抵御万一不畅销所带来的损失。
  所以林国梁没有自主研发,而是以给别的工厂下订单的模式授权生产,这样,便在“七八十个厂家中评质量和款式”,选择面就广得多。他介绍,他已积攒七千多家网络分销商,其中不乏从前做仿冒鞋的,如今都只做他的鞋。
  正牌在某种意义上重整了产业格局,但据本报记者了解,类似林老板做出规模的商家在安福只是凤毛麟角。为了差异化竞争,转型后的商家不再做运动鞋,改做女鞋,但是一到晚上,它们仍被淹没在仿冒运动鞋的海洋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据第一财经日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