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一样活着
2014年03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海菱
  这个城市处处流淌着清泉,她的市花是荷花。
  泉水滋养的荷花,格外清新脱俗。荷的内心是强大的,一茎一花。然而,荷天性又是合群的,总是成群结队地站在一起。一同栉风,一块沐雨。
  荷花盛开时很是硕大,花瓣简洁而优美。我一直好奇,究竟有多大的底气、多深的积蓄、多充沛的活力,才能绽放得这样庄严、这样盛大、这样无忌。荷生在水中,可望而不可即。然而,她给人的感觉却并不神秘。荷花的香气淡淡的,随微风从湖面徐徐飘来,又轻轻飘去。
  花与人,总有着玄妙的相似。喜欢梅的人,是孤傲的;喜欢菊的人,是清高的;喜欢郁金香的人,是优雅的;喜欢小苍兰的人,是清纯的。而喜欢荷的人,必是自信大方、天然去雕饰的,同时也是最潇洒豁达的。愁苦哀怨、患得患失,从来与荷绝缘。凋谢的花瓣儿,宛若一只只轻巧的小船儿,在水面无忧无虑地游弋,不像陆地上的花儿,被雨打风吹时总有说不出的凄迷彷徨。这或许是由于荷生水中,水的淡泊、自在、随遇而安,水的从容、流畅、不自我设限……诸般特性,都毫无保留地赠予了荷。
  秋天是个容易让人伤感的季节。尤其是晚秋,寒凉的气温,哀怨的风声,衰飒的景物,轮番酝酿凄恻哀愁,李商隐惆怅:“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那是李商隐的感受,而不是荷的。 也有歌唱秋光好的,比如生长在荷乡的李清照,荷一样的女子。她的《怨王孙》是这样写的:“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烟波浩渺,荷花飘零,年轻的女词人身临此境,却心旷神怡,觉得眼前这水光山色如此亲切美好。 
  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晚秋,在她眼中是这样明朗欢快。莲子荷叶,端然是两代人。莲子初初长成,荷叶开始苍老……在她眼里,这是自自然然的规律,甚至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后来国破家亡,一代才女流落江南。在“伤心枕上三更雨”的无眠之夜,多少次她回忆起家乡的荷花,以及那个和荷花一样率真、美好的自己:“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绝无寻常贵族小姐的娇羞,而是一派潇洒俊逸的自然风标。
  如今泉城的趵突泉公园里,有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先生说:“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历下自古多柳,郭老的联想是有道理的,也颇有诗意。这个公园里,到处是如少女发丝般流泻纷披的翠柳,让人心生怜爱。微感遗憾的是,纪念堂周围没有荷花,这可是清照当年最爱的花呢。好在不远处的大明湖里生长着200亩清荷,盛夏时节,竞相绽放,守望着才女的诗魂时时“兴尽晚回舟”。
  这里的人们,爱荷成癖。每年的荷花节,万人空巷,去大明湖赏荷。
  利万物而不争,养众生而无我,是水性,亦是荷性。荷全身都是宝,既可食用,又是宝贵的药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喜欢品荷花茶、喝荷叶粥、吃白莲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与荷为邻、以荷为生的人,渐渐,与荷模糊了界限:自然、大方、清新,善良、洒脱、纯真。他们的言谈笑语,闻得见荷的香气。
  荷一样活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