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平顶山
2014年03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黄兴林
  平顶山已成为济南大千佛山景区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化令人欣喜。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和老伴儿兴致勃勃地要爬一次久违了的平顶山,想亲眼看看它如今的模样。
  平顶山不太高,离市区近,靠近著名古迹开元寺,而且上山的路也比较好走,所以周末爬山的人还真不少。我们过了经十路,沿着最近的一条路,一直上行,有坡道也有台阶,伴着周围年轻人的说笑声,倒也没觉得太费力,转过一个“之”字弯,就到了开元寺风口。站在风口那片开阔而平整的山地上,往东一看,平顶山风光尽收眼底。
  看着如今满山苍松翠柏披挂的平顶山,我脑海里一下子就切换出50多年前的画面,回忆起当年我们在这荒山秃岭植树造林的场景。
  那是1960年春,济南市绿化委员会指挥部号召驻济各高校学生参加植树绿化荒山活动,我们学校接受的任务就是绿化平顶山。当我们第一次沿东边弯弯曲曲的小路翻进山时,方知道此山的山顶的确是平的,而且看到山的南麓光秃秃的。满山满谷,除了犬牙交错的乱石寂寞地躺在那里,就是零星枯黄的山草在孤独地随风摇摆。
  植树大军陆续开了进来,霎时,漫山遍野都是学生,沉寂的大山,顿时有了生气。我们来到指定地点,分成若干小组,接受了分片包干的任务。在石头山上刨坑,可不是件容易事,更何况当时干活的工具不凑手,镐头最管用,可数量太少,得轮着用。有几把铁锨,但刨石头还真派不上用场,还是双手能量大。只要抡镐的人将石头刨得松动了,其他同学争抢而上,抠碎石晃大石,从地缝里插进双手,使足劲猛一抬,便把石头抬了出来。就这样,我们硬是腾出窝来做树坑。当时我们依山势将树坑造成两种:凡陡峭或窝小的地方做成鱼鳞坑;凡稍平缓或平整的地方,做成水平坑。为防山洪冲刷和水土流失,这两种坑,都要求在坑前垒上结结实实的石头沿。特别是鱼鳞坑的沿,必须是半圆形的,垒起来费事,可垒好了,一片片,一层层,像梯田似的,就像给荒山披上了鱼鳞铠甲,还真好看。
  我们在平顶山连续干了六七天,天天都是天不亮就出发,日落西山才收工,纵然是苦点累点,但我们始终都精神饱满,干得热火朝天。当时技术员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深深的,浅浅的,结实实的,暄暄的”。解读出来就是,坑要挖得深,土要填得比坑浅,栽上树后将土踩实,然后抓住树苗轻轻地往上提一提,让根部的土暄一点,好扎根。填坑的土,是我们从山下一点点背上来的;小柏树苗,是我们一棵棵小心翼翼栽的;浇树的水,是我们一桶桶抬上山的。
  重上平顶山,看到满山松柏,想到一首歌里唱道:“一人种树为万人,万人种树树成林。”不敢说眼前的绿树都是我们当年栽的,但我们为改造荒山、绿化泉城付出过辛劳、泼洒过汗水,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光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