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户人家
2014年03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巨苗
  院子里有一户人家。每天清早,男的骑着自行车去送牛奶和报纸,女的就开始摆摊,卖一些糕点和零食。夫妇俩有两辆车,一大一小,平时还跑些散活。我们单位用他们车的机会比较多。夫妇俩穿着朴素,男的瘦女的胖,有一个快上高中的女儿。我逗她妈妈说再生一个。女的叹气摇头,一副要了命也不会再生的表情,对我说,他们和我不一样,没有老人帮忙,全靠自己,又要打工又要看孩子,太辛苦了。
  每次我去给孩子买酸奶,给他们夫妇俩钱就像打架。他们死活不要。他们老是感谢我用车的时候照顾他们,其实我只是把钱帮他报销好再装入信封交给他,只要有机会就找他们的车用。夫妇俩极其节省,哪怕别人如何劝说他们只有一个女儿不必如此存钱,他们还是要存钱存钱再存钱,以求得那些许的安全感。后来,我知道他们是从农村进城打工的,给男方的大伯养老送终后,大伯的房子留给了他们。在这个城市有个安身立命的窝,这让给我烫头的大姐羡慕不已。
  大姐是另一户人家。大姐是重庆人,姐弟俩在院子里开了一家美发店。走进这样的美发店,总让人恍惚觉得像贾樟柯电影里的小镇,各种美发图片,装修简单,一台始终在响的电视。大姐说,她弟弟是在南方学习的剪发技术,擅长各种新潮发型;她是在北方学的,擅长老人和小孩的发型。大姐18岁来济南投靠亲戚,就在这儿成家立业。说话间,一个身体壮实、个头挺高的小伙子操着一口济南话冲了进来:“妈,我们中午几个朋友出去吃饭,你给点钱,我不好意思总让人掏钱。”要不是小伙子突然进来,完全看不出大姐有这么大一个孩子。大姐还是有重庆口音,说起济南,也是各种复杂情绪。老公和儿子都是本地人,但她的心愿还是希望退休后能回到重庆。她实在不赞同山东人不会享受生活的做法,提起重庆人的生活状态就是一脸自豪。 
  烫头过程中,瑶瑶和她妈妈进来了。瑶瑶一家是第三户人家。瑶瑶是个女孩,大大的眼睛,皮肤很黑很红。瑶瑶是他们家第二个孩子,这一对来自胶东农村的夫妇头胎是个女孩,10岁了,两人为了实现家里想要一个男孩的愿望,又生了一个。据说瑶瑶爸爸和妈妈是在院子里炸油条认识的。后来瑶瑶爸爸自己当了老板,在济南买了房子,一家三口过得还真不错,在院子里开的小商店生意也还行。后来生了瑶瑶,妈妈无心料理商店,时间长了,商店就一副凋敝的样子。而瑶瑶的爸爸生意也越来越冷淡,后来也不当老板给别人打工了。慢慢地,收入不行,买的房子就租了出去,四口人挤在租来的商店里。不过夫妻俩很想得开,四口人该出去吃饭照样吃饭,瑶瑶妈照样买新衣服,大女儿也很爱美。
  理发店的大姐说,当年他们三家关系非常好,一起在济南打工,在院子里做生意。一家人有一种活法儿,三家人都有各自的辛苦,也都有各自的奔头。前阵子,摆摊夫妇告诉我,他们俩用三万元注册了一个公司,这样以后开车干活更方便了。员工只有他们两人,我真为他们高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