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杨安镇有个“活雷锋”
自费建敬老院供养百位老人
2014年03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田向东(左)在新建敬老院的房间内与老人聊家常。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花300余万元家产投建免费敬老院照顾老人,这样的好人,您见过吗?乐陵市杨安镇的田向东就是这样一位“活雷锋”,九年间他的敬老院接纳了106位老人,一心扑在养老事业上的他最大梦想就是和他“老伙伴一起慢慢变老”……
个人出资建 免费敬老院
  2005年,乐陵市杨安镇的田向东不顾家人反对,出资28万元购买了一个废旧粮所建起免费敬老院。2011年起,他又先后投资300余万,新建了占地25亩、能容纳200多名老人的“花园式”敬老院。
  田向东的敬老院坐落在乐陵市杨安镇原王寨子村一个废旧的粮所里。如果不是别人介绍,外人几乎不会知道这里还有一家敬老院。
  3月2日,记者来到这个在村落深处的敬老院时,院子里三五成群的老人正倚在门窗下晒太阳。养老院正厅里放着一台电视机,52岁的田向东正和老人们围坐在这里看电视、聊天……  
  考虑到敬老院容纳老人有限,2011年起政府出资100余万、田向东个人出资300余万,新建占地25亩能够容纳200多人的杨安镇中心敬老院,旧敬老院也于2013年8月改为乐陵市救助站。目前,旧敬老院入住了20多位老人,新敬老院入住了6位老人,其余的80余位老人暂时安置在乐陵市刘行村,待新敬老院竣工后统一搬过去。  
  田向东经营着两家加油站,他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不包括新敬老院的建设费,旧敬老院每个月生活开销两万多元,厨师、护理员月薪1500-2000元,加上冬天采暖用煤15吨左右,一年下来总开销就得20多万元。
  在敬老院看门的崔洪千老人79岁了,他和老伴在旧敬老院整整住了九年。他说,舍得出钱养那么多老人,“别人办不到”。

把老人当做自己的父母
  64岁的郭宗明家住化楼镇高屯村,四年前老伴患了小脑萎缩,两人无儿无女,唯一的经济来源34只羊一夜之间被偷,听说田向东的敬老院不收钱,老两口就找来了。“食堂提供热饭,一日三餐不带重样的,没事儿的时候还能聊聊天、看看电视,比在家舒坦多了!”
  来此养老的除了本村村民,还有其他村镇的老人,他们无收入、无子女,有的甚至身体残疾、智力不健全。9年间敬老院共接纳106位老人,最大的90岁。
  “我从小就没了娘,邻村婶子经常照顾我,现在我有能力了,就想照顾他们。”田向东说得很朴实。2006年前,杨安镇没有一家像样的敬老院,村子里无儿无女的老人没人陪伴。看到老人们孤独寂寞和被疾病折磨的痛楚,田向东萌发了建免费敬老院的想法。2005年,他出资28万购买了一个废旧粮所建起免费敬老院,“给他们找个落脚地儿!”
  48岁的护工齐磊在这里9年了,若不是被田向东的举动所感动,他早就外出打工了。齐磊坦言,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敬老院曾入住一个叫李宝华的老人,因食道癌晚期病逝后,按农村习俗需要给老人洗净、穿寿衣,但很多年轻人忌讳这些,田向东亲手安葬了老人。齐磊说,田向东主动给每一位过世的老人买寿衣,按习俗安葬,先后送走了59位老人。
  “我没有机会孝敬父母,他们就是我的父母。”田向东说。
家人曾埋怨更多是理解
  按照田向东的规划,新建敬老院包括办公室、值班室、储藏室、卫生室、厨房、活动中心等,两位老人一间房,每间房配备卫生间、热水器、电视机等设施。预计今年六七月份竣工入住。
  田向东的举动让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他作秀,甚至有人嘲笑他吃饱了撑的。
  “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唱歌,我就喜欢养老。”田向东认为老有所依是他最大的心愿,不能用金钱衡量。
  在田向东二儿子田海辉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严肃、固执、说一不二的人。建敬老院前,田向东并未征询过两个儿子的意见。
  “有段时间加油站运营不畅,我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田海辉说,2013年他接管加油站,从外地进油需要提前打货款,田向东不断往敬老院投钱的举动曾让他很头疼。家人也曾埋怨过,但更多的是理解和认同。
  田向东说,等新敬老院建成后他也住进去,跟那些老伙伴生活在一块,种菜、唠嗑、下象棋,一起变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