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道思维”不改,公车难逃私用
2014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邓海建

  黑色别克车横在医院门口,司机不见去向,疾驰而来的两辆救护车无法进入医院,警报长鸣。3月10日上午,这一幕发生在安徽一医院门口。记者调查得知,该车是黄山市烟草专卖局徽州分局公车。(3月11日《京华时报》)
  单位的公车,若非救死扶伤或情急之需,开到医院等非办公地点,本就存在违规嫌疑;因为口角纠葛,竟然赌气将公车停在医院门口的“生命通道”上,更是罔顾公共利益。当然,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涉事单位的负责人把公车私用轻描淡写地称为“顺道”,还责怪媒体“上纲上线”。
  如果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中国的公车改革已经有了20个年头,但“车轮上的腐败”显然并未禁绝。最该追问的是:为何还有人不畏公车私用的事实,也不畏交通与治安管理的罚则,存在这样的“公车”,究竟是车病了还是权病了?
  按照前不久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将全面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专家大致算了算,车改结束后,每年或可节约1000亿元。但问题是,如果制度到位了,公车使用者还是不改“顺道”的思维,改革会否在基层异化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