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夜路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苏生 
  小时候在农村常走夜路。早晨上学天还没亮,要走好几里路,下午放学后要下地干农活,直到伸手不见五指;时常独自夜行在野外,因此对夜路有一种独特的情结。
  麦收时节,鸡叫两遍,夜色深沉,不情愿地在“霍、霍”的磨镰刀声中被叫醒,要赶在晨露未干前下地,天亮时麦子就放倒一大片了。木头轮的独轮车把麦子运到打谷场,一个推车,一个拉车。白天运不完,晚上接着拉,村头的土路像是被犁开一样,一脚下去,“扑哧”一声,全是浮土。这时,只能心无杂念,两眼死盯着前面月色下泛白的沙土路,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拉着车,像纤夫那样前行。肩磨破了,手磨破了,脚磨破了,汗水夹着泪水往下流,咬着牙,不叫苦。因为劳累才有收成,总比没粮食吃,夜间饥肠辘辘要好啊。
  运不完的麦子,夜里要看守,要夜宿麦地。疲惫的身子躺在放倒的麦秆上,嗅着麦根的土腥与麦粒的清香,刚开始还瞪大眼睛看,看是不是有人来偷麦子,看着看着就看见天上的星星在眨;竖起耳朵听,听周围有什么动静,听着听着就听见小虫在吟唱,不一会儿眼皮就不听话进入梦乡了。
  有一年的春天,家里买了头小猪,三十多斤重吧。一般是春天买回家,喂点儿残羹剩饭,度过夏天,秋后多喂点儿地瓜萝卜,年底长到百十斤出栏。推到县城,卖上几十块钱,一家人过年的衣食和零星开销就有着落了。还能省下来的话,第二年春天的日子也好过些。偏偏这头小猪邪乎,刚买回家两天,挣脱了绳扣,乘着夜色,撒腿就跑,居然认路,没命似的朝着集市的方向狂奔。这可是全年的指望呀,于是一家人炸了锅一般,上演了一幕黑夜光脚追小猪的惊险大戏。
  夜路上的小猪,也就一个小黑点儿,若隐若现,两眼只能盯着这个小黑点儿,跑啊跑,追啊追。跨过多少沟沟坎坎,不记得了;又越过一条小溪,过了另一个村子,到一块菜地,那猪也跑不动了,终于摁倒了它,然后把它捆了个结实抬回去。返回时夜已深了,微风吹来,阵阵清凉,看着来时的路,觉得好远好远,一边喘息,一边自个儿纳闷,怎么追过来的?大约与猪同行也壮胆儿吧!
  常常会夜晚行走在田间小路。通往村外的一条路边,有一片坟地,夜晚经过就紧张。有人走到那里,突然迷路,在那里兜圈子,天亮才看清路,老人说那是“鬼推磨”;有的人走过那片地,哪天头上掉了把头发,有人说那是“鬼剃头”。那一回,晚上去生产大队找人,天气还冷,还没到那地方,水沟边突然像吹气泡似的冒出一个暗红色火球,飘飘忽忽的,瞬间就不见了,尽管知道那是磷火,但一人独自在野外碰上,还是感到无比恐惧。
  一个人独行夜路要有点儿胆量。电影《红高粱》里唱,喝了十八里红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青杀口什么样,没见过,反正是说,酒能壮英雄胆。农村人行夜路多,也有壮胆的法子。远远看到一个黑影,心里害怕,通常是喊话壮胆。“前面的是狗子吗?”那人回:“不是,是顺子。”心里踏实了,嘿嘿两声,各走各路。要是生人,只回说不是,也不打紧的。就像有一首陕北民歌唱的“你若是我的哥哥哟,招一招那个手;你若不是我的哥哥哟,走你的那个路”,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老辈人说夜路行人要点根烟,一为壮胆,二为避邪。看对面来个人,自己吸一口烟,火光告诉来者,这位是爷们儿,少打老子主意。年轻人都信老人说法,每每走在夜路上,手夹一支烟,精神高度集中,不觉脚下生风,跨过重重坎坷。
  如今想来,年轻时敢行夜路,那胆子也是生活所迫而来;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住在城市里,路灯暗一点儿都不行,竟然变得如此娇气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