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距离“城市旅游”有多远
沪、杭完善的城市旅游体系启示录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城市就是一个高浓缩的旅游产品,在城市里,几乎所有资源都可以为旅游所利用。在城市内能否畅行无阻、能否找到新鲜生动的体验感、能否依靠无与伦比的配套留住过夜游客,这些都是考量一个城市是否真正能称得上“旅游城市”的标准。3月6日,省内重点城区旅游管理者赴上海和杭州两地,考察其在打造城市旅游中的先进做法,与此相比,我省城市旅游又有着怎样的差距,先进的样本是否能够结合实际复制并创新呢?
  □李芳芳
过人家的生活,让旅游增加体验感
  这个季节,杭州西湖正在慢慢恢复生机,来看风景的游客越来越多,湖边成行的法国梧桐将西湖美景遮挡得若隐若现,有些游客或悠然地行走在梧桐树下,或骑着城市公共自行车环游西湖,还有换上轻便运动装的年轻人慢跑于美丽环湖带中,就像长期生活在此地的居民一样,闲适恬淡。
  西湖是一个城中湖,依托于杭州完善的城市旅游服务体系,它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旅游景点,越来越多游客很自然地从“到此观光”变成“游览城市”。
  “调研目前的旅游市场发现,有一部分呈扩张态势的群体更喜欢生活体验式的旅游,对于陌生的目的地,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融入其中。”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说,顺应时代的发展,城市的旅游功能被逐渐放大,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系统便是杭州近年来一直在完善的地方。
  将生活业态与游客体验巧妙结合最好的城市还要数上海,比如泰康路上的田子坊创意街区。1998年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由于一批著名艺术家的入驻让这条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热闹起来,后经政府投入成了一个极富艺术与生活气息的特色弄堂。
  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咖啡馆。考究的咖啡桌椅摆放在室外,桌上水晶杯中的小花草透漏出主人的心思,在闲散的下午,慵懒地品味着咖啡香味,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
  田子坊最大的特色在于这里依然有很多居民生活,很容易找到正在使用的80年代标志绿色信箱,抬头能看见居民晾晒在外边的衣服。“田子坊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上海味道,有100多户居民在此居住,游客既能看到时尚的现代生活,还能感受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能看到搭在窗外的内衣裤也是一种生态。”田子坊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上海,城市旅游的概念并不止于对外地游客宣传,“上海人游上海”一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宣传口号变得更容易体会。今年正月初六,上海徐汇区旅游局联合两家企业举行了一次“微旅游”活动,设计线路为从外滩步行至徐汇区,线路涵盖了万国建筑和典型住宅区,将辉煌的上海城市生活展现出来,盖章、秀照片、大讨论等互动环节的设置,形成了宣传城市的“云效应”。
  “城市是一个高浓缩的旅游产品,本地人都不一定完全了解所居住的城市,个体通过参与这种形式的活动,找寻理想的生活方式,在行走和互动中发现美好的城市生活,正是我们在城市旅游营销中所希望看到的效果。”上海市徐汇区旅游局长郭本厚告诉记者。
       (下接B02版)
  ▲上海徐汇区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曾是黄兴旧居,拥有八大功能,是游客和居民休闲、获取旅游咨询的理想场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