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是否可以复制这些模式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与上海、杭州两个城市进行交流时,两地对“好客山东”给出了极大程度的赞赏,但提到我们的十七城市,印象似乎不怎么深刻。
  “我知道山东的青岛、泰山和曲阜,要说到济南玩什么、怎么去玩,好像没有概念。”虽然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对说出这样的话表示了歉意,却不能不让山东的代表团意识到问题所在。
  曾经省内有位旅游专家无奈地说过:“我们旅游集散中心经常找不到,旅游景点也去不了”,还有些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门可罗雀,旅游电子触摸屏一抹一手灰,利用率大打折扣。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总结起来还是在城市旅游功能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将游客的需求考虑全面。
  在省内每个城市几乎都有类似体育中心、大型场馆、艺术中心的建筑物,它们气派、高档,有面子,就是不好接触。大型活动过后,场馆关闭、拉上围栏,从此拉开与老百姓的距离,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构造便捷惠民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旅游法》赋予政府的职责。政府除了重视大地区、大规划、大建设这些大事外,也应该转变观念,考虑游客的需求,创作人性化、方便、快捷、合理的城市旅游环境。”对于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上海徐汇区旅游局长郭本厚结合本区域工作介绍说。
  另外,相比于上海为游客打开城市旅游的大门和杭州西湖免费模式,我省旅游资源也显得过于“保守”。从事旅游多年的济南国信旅行社总经理张晓国表示,省内有许多“高大上”的旅游项目,门票价格也是一涨再涨,靠“画地为牢”的“门票经济”支撑项目的发展,往往是狭隘的举动,并不能形成大的旅游产业链。
  距离西湖仅十几分钟车程的青芝坞社区,依托免费的旅游市场,吸引了众多有特色的小微旅游企业入驻,比如青年旅社、创意咖啡吧等,很多游客和企业主感觉在这里自由自在,就选择留下来创造财富,也拉动了当地的经济。
  “深化改革,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环境的改善,发展精细化旅游,提升城市的品味,才能让游客变成居民,让居民变成投资商。”张晓国说,行业管理者和企业主们应该从意识上有所转变,以开放的思想创造开放的旅游大环境。 (李芳芳)
  田子坊里每一家店的门面都非常小,但是却很有味道,十分吸引游客的注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