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骆驼客”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4岁的于露露,已经是各地庙会的“熟客”。
  奔波于全国大小的庙会上,于露露早已习惯风餐露宿。
  骆驼和于露露相处多年,非常亲近。
  为骆驼准备食料,于露露爬上爬下很是干练。
   趁着一位顾客取照片的功夫,高大的骆驼悄悄溜走了。
  出门在外十分挂念女儿,于露露和旁边摊位的小女孩玩了起来。
  想女儿了就看看照片,旁边有只孔雀默默陪伴。
     文/本报记者 范少伟 通讯员 王世友 范培倩 李宗顺
图/本报记者 李岩松
  3月12日,正是任城区长沟古庙会的第三天,由于大风降温,庙会上的人很少。已经是上午10点,于露露却没有出摊,正和丈夫、公公商量着去“寺堌堆”庙会碰碰运气。
  于露露今年24岁,菏泽郓城人,和丈夫、公公靠拉着骆驼、孔雀,让庙会上的顾客拍照留念维持生计,常年开着一辆机动三轮车和一辆厢式货车,奔波于各地的庙会,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经常去。“干了4年了,当时买骆驼花了一万多,两部相机两万多,机动三轮和厢式货车一共十几万。”于露露说,前几年这生意还挺好做,一场庙会能挣三四千元,这两年拍照的少了很多,这次长沟的庙会刨去成本,基本没挣到什么钱。
  由于常年在外,于露露一家吃住都在厢式货车的车厢里。车厢里摆着一张单人床,床尾放着孔雀笼,床头桌子上摆满了锅碗瓢盆,剩下的空间非常小,进入时得侧着身子。于露露和丈夫睡在车厢的床上,公公就在驾驶室里睡觉。“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就是挂念女儿。”于露露说,她的女儿今年两岁,春节前也跟着她“赶会”,婆婆跟着照看孩子。由于实在太辛苦,所以过了春节,她就让婆婆和女儿留在了老家。“这些都是女儿画的,想得厉害了就看看手机里的照片。”于露露指着车厢墙壁上五彩斑斓的画对记者说。
  临近中午,庙会上的人多了起来,于露露牵着骆驼出摊了。“能挣一点是一点,反正也来了。”于露露说,她家有一本“会本”,上面记着各地庙会的时间、地点,平常一家人就是看着“会本”计划“赶会”的路线。今年春节前两天,于露露离开家去赶会,大年三十都是在路上过的。“当时微山有个庙会,除夕夜就在微山过的,街上一辆车也没有,我们两口吃的方便面,在广播里听的春节晚会。”于露露说,听着千家万户放鞭炮庆团圆,说实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才24岁,趁着年轻多挣点钱,虽然辛苦但也有奔头。“就是挂念女儿,五一前后要审车,到时候就可以回家看女儿了。”说到这里,于露露笑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