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松石:
笔墨田中孺子牛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陈莹
实习生 宋宇

  于松石的书房散发着笔墨的清香,一间不大的小屋子里堆放了满满俩书橱的字帖、字画集,桌子上放着大大小小几十只毛笔。这就是于松石的“乐园”,他每天都坚持在这里尽情的挥毫泼墨。
  于松石对书画的喜欢,来源于幼时家庭的熏陶。在莱阳老家,他的祖父曾经是一介名士,酷爱书法、作画。“小时候每年一到春节,邻里乡亲就都到我家来请祖父写对联,每年来的人都很多,几乎踏破了门槛。”
  在祖父的影响下,于松石从小就是一个小画迷,5、6岁时,他临摹祖父的画作在老家的石灰墙上画起了木炭画,“别的小孩到处跑着玩,我就喜欢在墙上画画,从小就对书画很痴迷。”祖父对于松石要求很严格,有一次于松石在祖父的画作上题了几个字,祖父看到后皱起了眉头,说:“这是写的什么东西!”于松石感到很羞愧,他接受了祖父的批评,但也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每天坚持练习,一直延续至今。
  如果说祖父给于松石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那么中学时的美术老师邹伯衡则给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是一位文艺全才,不仅写得好,画得好,还会吹拉弹唱。”对邹老师的敬佩转化成了于松石书画道路上的一大动力,鞭策他在书画道路上不断前行。无论是在平时美术课堂上,还是在学校的书画比赛上,于松石始终名列前茅。邹老师也对于松石在国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天赋和潜能大加赞赏,并大胆推荐这位中学生的画到莱阳美术馆去参加展出,给了于松石极大的信心。
  1957年,于松石中学毕业,在赤山完小当了一名美术老师。为能把更好的书画技艺传授给学生,于松石在教书育人的闲暇时从未放下手中的笔,大规模地临摹名人的字画,书画技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进步,对书画也会增添新的感悟。”于松石说。
  从事美术教育的40多年里,于松石博览群书,研习不辍,在书法国画上,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96年,退休后的于松石来到烟台,结交了许多书画界的挚友,并经常和他们一起举办书画展、交流会,互相切磋技艺。
  “我打心底里喜欢这门艺术,从小就把它当做我最大的爱好,一直坚持到现在,书画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于松石说,之所以能一直坚持练习书画,是源自于内心对书画艺术的兴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