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位市民反映存款“变”保险老纠纷,银监部门表示——
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协调解决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自本报开通3·15金融维权热线来,存款“变”保险占投诉量的近一半。银监部门表示,纠纷发生原因有银行自身销售规范缺失、消费者未明确产品情况等。银监部门在2010年已禁止保险公司驻银行销售行为,下一步,还将加大规范银行代理保险销售行为。
存款“存”成保险
超八成是中老年人

  “在银行存钱,怎么就变成保险了,这下该怎么办?”12日,家住东湖路的吴女士反映,2007年她去一家国有银行网点存款时,将一笔10万元存款存成保险,直到今年2月份去取钱才发现“上当”。本报金融维权热线开通以来,已经有近50名市民反映类似问题。根据对反映问题的统计,超过40位市民年龄都在55岁以上,占到八成以上。
  在反映问题的中老年人群体中,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因为金融知识的缺乏并不清楚购买保险的具体情况。
达不到预期收益
超半数人不满

  在本报接到的关于存款“变”保险的投诉中,投诉原因基本分为银行和保险人员混作一类、故意混淆保险和存款、达不到宣传预期收益、混淆交费期和保期、先存款签字后给保单、分红情况不及时送达、未说明退保违约金等,其中,预期收益未达到、保期混乱和违约金问题为主要反映原因。
  根据近两周来本报接到的存款“变”保险情况统计,银行和保险人员混作一类情况的,有20例,故意混淆保险和存款情况有17例;达不到宣传预期收益的多达32例;混淆交费期和保期的15例;先存款签字后给保单的10例;分红情况不及时送达的8例;未说明退保违约金的6例。部分消费者遇到多种上述情况。
银监部门: 问题多发于2008年至2009年 将协调相关机构解决
  如此多的存款“变”保险问题集中出现,原因到底有哪些?12日,泰安银监分局工作人员表示,这类问题多发生在2010年银监部门规范保险公司驻银行网点销售保险之前,随着监管规范逐步完善,正逐渐消失。银行在销售中的不规范操作、消费者金融知识的缺乏等,都是原因之一。
  泰安银监分局工作人员介绍,去年以来,银监部门也陆续接到一些消费者反映,到银行存款时被推荐购买保险,到期出现收益不佳等问题。该问题集中出现,主要是2008年至2009年所购买的的五年期保险在去年和今年到期,消费者支取本金、红利时感到不满,发现了问题。
  银监部门从2008年至今,已经针对该问题多次发文,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问题。目前,泰城所有银行网点都不允许驻点销售。
  根据目前产生的一些消费者投诉,银监部门表示,大部分投诉主要牵扯到证据提供问题。如消费者认为银行隐瞒风险、夸大收益,但多为口头承诺拿不住证据。因此,多数投诉属于纠纷问题,监管部门只能协调银行、保险公司等相关机构,为消费者争取解决问题。
  泰安银监分局工作人员表示,2013年,银监分局曾拉网式暗访银行代销保险问题。此外,消费者没有认清自身风险投资偏好、缺乏金融知识等因素,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