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如何保护动物
2014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社春
  荷兰人对动物一向表现出无限的慈悲和耐心,让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害怕动物、远离动物的人经常自愧不如。

  我家住在荷兰北部,这个省以农业畜牧业以及种植业为主,自然环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因此各类野生动物比其他地区经常出没得更多。
  这些动物一般都不危险,如野鹿、乌龟、刺猬、野兔、松鼠、青蛙等,随处可见。加之靠近市区的森林保护完好,这些动物均栖息其中,与人共处,安然无恙。
  刺猬这种动物非常有趣。虽天生夜盲,却偏爱夜晚走动。过马路时,不管车灯如何大亮,它们也视而不见,于是常有刺猬死于车下。野鹿也是一样,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横穿高速公路,以至于交通部门不得不多次深入观察,在这些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段,为驾驶员设立明显标志:此处有鹿,注意减速!
  有一次我们在乡下开车,赫然见到一只硕大的乌龟旁若无人地缓慢横穿马路,后面自动停下了一长排车子,人们纷纷探出头来,笑着观看这罕见的一幕。荷兰人对动物一向表现出无限的慈悲和耐心,让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害怕动物、远离动物的人经常自愧不如。
  有一年秋天,我们晚饭后出去散步。朦胧夜色中,路边的草地上赫然出现一只硕大的刺猬!我一阵惊喜:终于能拥有一只传说中的刺猬了!于是赶忙脱下外套,包起浑身硬刺的大家伙一路小跑回到家,用一只塑料桶把它扣在花园的草地上,上面用重物压住,准备第二天起来给孩子们一个惊喜。
  第二天,只见小家伙把我的草地刨开了一个很深的洞,见人来了,把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五官全部深藏不露。很显然,它很生气。孩子们用生猪肉喂它,它也不吃,这是要绝食的节奏啊!于是孩子们又用篮子装着它,跑到外面跟小伙伴们用小棍儿捅它的鼻子玩。就这样过了三天三夜,刺猬愣是白天不吃不喝,晚上破坏草地。
  第四天的傍晚,邻居小男孩尼克怀抱一只小纸箱,来到我家,说昨晚在自家花园里也发现了一只婴儿刺猬,过一会儿爸妈要开车把它送到森林里去,因为生活区充满着危险,不适合它们居住。
  两相对比,我心有所动:难怪这只大刺猬不吃不喝,原来是挂念着自己的孩子!进而又心有震动:我和邻居同样都抓到一只刺猬,处理的方式却如此不同!暗自深感惭愧,决定和尼克的父母,加上两家四个孩子,过一会儿一起把这对母子刺猬送回到树林里,帮它们重返家园。
  经与尼克父母交谈,才知道,在荷兰的很多邻国如法国,政府明文规定:不准私自捕捉饲养刺猬,发现刺猬误入人类生活区,市民有义务将其送到野外适合生存之地放生。
  还有一次,我和孩子们春天逛公园时,在路边发现一个野鸭蛋,大家欣喜若狂,拿回了家,孩子们还拿去给邻居尼克看。尼克的妈妈当时说:“如果把野鸭蛋拿回家,你们就应该自己孵蛋。”我以为她开玩笑,直到后来去一个朋友家,看他们真的在家帮野鸭孵蛋,才知道尼克妈妈当时并非开玩笑。
  这位朋友在花园里挖掘池塘,养着十几只非洲野雁,样子像野鸭。每到春天,他就帮着孵蛋。在一间小屋里,铺上麦草,放上几十个鸭蛋,上面日夜用灯照着,加热加温,持续不断,直到孵出小鸭为止。
  在荷兰每一个省都设有动物保护机构,日夜有人值班,负责救护受伤动物,市民只要拨打114,动物急救车就会像救人的112急救车一样呼啸而来。保护动物的意识在荷兰深入民心。
  有位朋友在远离村庄的偏僻森林里买下一块地皮,自建房屋,隐居林中。政府规定,房屋通往公共马路的这段距离,屋主不得自建水泥路,遇上下雨等坏天气,朋友只能在泥地行走。不仅如此,朋友院子里的池塘不时有水蛇、青蛙、野猪、麋鹿,朋友一家从不伤害它们,还经常喂养它们。夏天的时候,朋友一家坐在花园里晒太阳聊天,旁边的小鹿就躺在一边,这些动物从不伤害主人。这样的情形,仿佛重回伊甸园,人畜和睦相处。
  我的童年,除了上学,通常都是在奶奶的故事中度过。这些故事大都是描述动物的凶残以及人类如何齐心协力最后大获全胜——消灭动物。那时的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鲜有人提及爱护动物的人生话题。来到荷兰,转眼已过不惑,经历了这些事,也算是重新补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不亦乐乎?
  (本文作者为旅荷华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