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即是演戏路 花鼓号子也关情
2014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柳林花鼓。(资料片)
     梨园行说:水路即戏路。这话真不假。大运河上,南来北往的漕运船只上,曾有多少戏子艺人搭船去向自己的舞台,运河上大小码头,又有多少大角名伶留下自己醉人的演艺。运河山东段大码头临清,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称,是过往戏曲名角大腕们争相献艺的地方,也曾经是山东戏曲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马永
  临清,     弦索温床,京剧重镇
  临清,一直是戏曲重镇,它对山东戏曲的贡献,在于临清是弦索系统声腔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弦索声腔向着更远地流布的集散地。临清的田庄,旧属清平县治,据《重修清平县志》载:清平有吹腔,声韵悠扬,颇饶古致。这里所说的弦索声腔,其中就包括今天仍然存在的古老剧种柳子戏。实际上,清平田庄代代相传的吹腔,就是柳子戏的临清分支。
  因为临清是运河上的重要码头,无论是艺人进京寻求发展,还是大腕名伶出京巡演,或是无法适应京城激烈的竞争、败走他乡的落魄艺人,在中国未通火车之前,京杭大运河总是他们首选的通路。到了临清,他们常要登岸,一来献艺,挣些盘费,二来拜拜这百年的梨园行大码头,沾些灵气。
  临清这个京剧大码头,来过的艺人多,名角多,演过的戏也多。但是,很长时间里,都没有留下一个有名气的戏班子,这一直是临清的遗憾。
  直到1949年,临清有了第一个京剧团。这个京剧团,前身是一直活动于冀鲁豫边区的“民生剧社”。当时主要演员有李和曾、李忆兰等,擅演《借东风》、《逍遥津》、《小二黑结婚》等剧目。解放后,这个剧社改称“临清市前进京剧团”,又整理演出了《扫松下书》、《打渔杀家》、《绣襦记》和连台本戏《呼延庆打擂》等剧目,1958年改称“临清市京剧团”,1965年排演《赤道战喜》时,袁世海、杜近芳等京剧大家特地来临清观摩指导。梅派名角杜近芳、裘派名角袁世海来了,必是要登台献艺,一时传为佳话。1969年,以临清京剧团为主,合并了大笛子戏演员和原聊城县文工团的部分演员,组成“聊城地区京剧团”,先后排演过《飞云崮》、《乌三娘》、《徐策跑城》、《战铜台》、《走麦城》、《四进士》等剧目,这个京剧团曾在全国名噪一时,全国四十多个文艺团体都来学习取经。1995年,该团还创作排演了现代戏《孔繁森》。
  也许是京剧大腕名角光临留下的种子,或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京剧团创下的氛围,或是长长的运河水给临清养成的文化基因,临清人爱京剧,懂京剧,如今运河畔的公园里,每天都有很多戏迷票友,唱上几段京剧,自娱自乐。
柳林花鼓,   娱神之舞更娱人
  流行于聊城冠县的柳林花鼓,最初是临清碧霞宫庙会的重要的娱神表演项目。
  与一般的花鼓秧歌不同的是,柳林花鼓很有“故事性”。花鼓的表演内容是《水浒传》故事中重要的一折,讲的是:河北大名府卢俊义为奸人所害,即将问斩,宋江、吴用等梁山好汉化妆成花鼓艺人混进大名府,劫法场救下卢俊义。据说,秧歌表现这段故事共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讲梁山好汉化妆进城、一路上边歌边舞的情形;第二部分表现劫法场大闹大名府,救出卢俊义的战斗场面。可惜,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已经失传。表演道具除花鼓之外,还有伞、锣、鞭,表演重视技巧,看上去甚至很像武术表演。
  柳林花鼓表现内容固定,秧歌队的阵容也是固定的人员组成,看起来很有意思,热闹非常,却与《水浒传》的原来内容有很大出入,乍一看,甚至让人有点“看不懂”。秧歌队组成人员总是不变:伞头是吴用,刘唐、李俊是头鼓,柴进、花荣是二鼓,孙二娘、扈三娘是头锣,顾大嫂、乐大娘子是二锣,武松、鲁智深被称为两个“和尚”,宋江被称为“老鞑子”。
  柳林花鼓被称为“文武秧歌”,因为舞秧歌的称“武场”,他们只舞不唱,还有一队“文场”,他们只唱不舞。有意思的是,柳林花鼓的演唱内容和“大名府救卢俊义”无关,曲调也比较庞杂,演唱的有《绣帐幔》、《好一朵奴女花》、《喜歌》、《河南有个王员外》等几段。
  柳林花鼓文场唱腔被称为“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有柳林独特的韵味,实际上,这与弦索系统戏曲声腔也很契合。
武城船工号子, 力与美的歌
  运河里行船,不比在大江大河大湖,能借助的风势有限,水流有急有缓,上下行船,还有顺水逆水之分,行船常有困难,这就要用到一种苦力的差事——纤夫,也叫船工。一队船工在岸上拉纤,心齐才能聚力,劳动号子就成为协调步伐的必需。
  武城,有近百个村庄临运河,是运河船工号子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当年,很多穷苦的人家,世代都做船工,那船工号子也就在他们的心中、口中,代代相传。
  船工号子,是劳动的号令,也是船工心中的呐喊,被艺术地称为“水边的歌”。武城船工号子,不仅协调船工拉纤时的步调一致,还分别有打篷(升帆)、起锚、拉纤(行船)、拉冲、撑篙、摇橹、绞关、警戒、联络等不同的类别,吼唱起来,特别讲究力度和节奏,词句凝练,曲调充满感情,表现出船工们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