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纸变鲜花,植树寄哀思
越来越多的市民使用文明、时尚、环保的祭扫方式
2014年04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鲜花祭祀成为主流。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济宁4月7日讯(记者 晋森 汪泷) 4日上午,本报《今日运河》编辑部联合市民政局举办的“清明文化周”文明祭扫系列活动,在济宁银河陵园举行。当天有不少市民主动用鲜花代替了火纸,鲜花祭扫成为主流,首次设立的“时空信箱”、“植树寄哀思”活动也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参与。
  4日上午,济宁银河陵园的工作人员和本报记者一起,在门口竖立了鲜花换火纸的指示牌,并一起给进园祭祀的市民免费赠送扶郎花,有市民主动将自己手中的火纸留下一摞,换取一朵扶郎花。“祭祀也要讲究文明环保,重要的是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所以我们兄弟三人一商量今年不准备烧纸了,只用鲜花。”来自济宁市区的苏氏三兄弟只提了三盆鲜花来陵园祭扫。记者在现场看到,绝大多数市民手里都捧着鲜花,鲜花祭扫已经成为主流。其中,只用鲜花祭奠的市民,也占到了20%。
  今年,本报联合市民政局首次提出的“时空信箱”和“植树寄哀思”等文明祭扫方式,让市民觉得很温馨,没过多长时间,已经有十余位市民在门口领取了明信片,把思念的话语写了下来,然后投到时空信箱中。“爸爸,您在那边一切可好?我和弟弟都很想您。今天清明节,我们两家都过来看看您,您的小孙女筠筠也过来看爷爷了。”何女士写下这几句话后,很郑重地把明信片叠好。
  在银河陵园南面,陵园专门划定了一块区域用于种植柏树苗。来自任城区的张先生亲手栽上一棵柏树,并挂上号码。“以后每年来祭扫的时候,我都要来看看自己栽种的这棵柏树苗。”张先生说。“我们陵园一直提倡文明祭扫,现在看来效果不错,市民的思想观念在逐渐更新,用鲜花祭祀的市民也越来越多,工作人员初步统计至少能占到六成,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加入到文明祭扫的队伍中来。”济宁银河陵园经理张奎说。
  自2012年开始,本报《今日运河》编辑部、市民政局已经连续3年发起文明祭扫活动。2012年,手持鲜花祭扫的市民还不到一半,目前鲜花祭扫已经成为主流,今年首次提起的“时空信箱”、“植树寄哀思”等活动,也获得越来越多市民的参与。
  济宁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负责人表示,今年清明节以“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为目标,开展了“文明祭扫、生态殡葬”主题服务月活动,文明祭祀是民政部门一直所倡导的,鲜花祭扫等一些文明、时尚的祭扫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可和接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