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局势对中乌军事合作影响有限
2014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曝光的图片显示,首艘由乌克兰交付中国的“野牛”气垫船已正式交付中国海军部队。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月刊近日刊发文章称,乌克兰局势动荡肯定会对中乌军事合作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将会是有限的。过去10年来,乌克兰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相当频繁,双方每年的军事贸易额接近5亿美元。
  目前,中国从乌克兰获得的军事装备包括:“野牛”重型气垫船,这是目前双方军事合作中最大的项目之一;K-8、L-15教练机继续使用乌克兰生产的发动机;米-17/171直升机使用的两种涡轴发动机都在乌克兰生产。米-17直升机本身在俄罗斯生产,发动机设计也在俄罗斯,因此这是一项三边军事贸易,总合同由中俄签订,俄乌再签发动机子合同。
  乌克兰局势动荡有可能影响到俄乌军事技术合作,进而间接影响第三国。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0日发文称,目前正在乌东部边境虎视眈眈的俄罗斯新型军事机器拥有一个问题:它依赖于乌克兰生产的元件,而且这些元件眼下仍然是由乌克兰企业供货。而现在,乌克兰处于困境中的临时政府正警告说,它可能会叫停对俄罗斯的一切军备供应。
  这样的举动可能给俄罗斯的军事能力造成严重损害,增加近年来俄军现代化行动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乌克兰很可能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经济痛苦,因为对乌克兰来说,俄罗斯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市场,乌克兰军事出口约90%是输往俄罗斯的。
  中乌军事合作密切有几大原因:一是中乌不存在地缘政治冲突,因此没有技术限制,不存在“战略武器不出售中国”之说。二是技术开放程度比俄罗斯更高,白俄罗斯、乌克兰对中国的军事支持,技术保留成分较少,没有“保持十年军事优势”之说。三是价格上具备优势,尤其是维修服务比俄罗斯相对便宜。
  即使乌克兰出现亲西方政府,对中乌军事技术合作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原因在于,首先,中乌军事合作已数十年,不是短时间可以中断的,而且合作的大项目基本已经结束;其二,通过长期合作,该引进的技术设备中国已经引进了;其三,下一阶段即使中俄重启若干大型军事合作项目,都是近年来生产的最新装备,乌克兰没有维修许可证和图纸。唯独航空发动机一项,中国还需要乌克兰持续提供成套设备。           (宗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