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路上,建起和谐家园服务队
主力队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5年来他们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
2014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和谐家园服务队的义工经常到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义工供图)
     本报记者 孙淑玉 实习生 李静 

  这是一支有些“老化”的义工服务队,尽管主力队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但从最初做助学活动,到照顾孤寡空巢老人、参与环保活动等,5年来,和谐家园服务队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
合力“承包”贫困生 进行资助
  偶然从电视上看到山区的孩子学习环境很艰苦,以大地为作业本,以小树枝为笔后,谢美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当即,她找到烟台市希望工程基金办公室,想长期资助贫困孩子上学。
  助学路上,60多岁的谢美发现,身边不少熟人也在悄悄做公益。一来二去,谢美和同样在资助孩子上学的于美君熟络了。随后,俩人又从助学名单中发现了更多邻居和朋友。
  闲暇时,这些好心人经常聚在一起,聊聊资助的孩子们,也为接下来的公益路做着打算。时间久了,谢美和于美君等几个人一合计,干脆成立了一个小团队,取名“爱心之家”。后来,团队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就改名为和谐家园服务队。
  从最初单打独斗助学,到后来大家合力“承包”学校的贫困生,如今,芝罘区和谐家园服务队的义工们已经先后在蓬莱、海阳等地有了定点帮扶学校。不仅如此,和谐家园义工服务队的义工们还常年关注农民工子弟学校,定点帮扶中大德美学校,每年捐款1.5万元左右。
做公益已渗透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资助贫困孩子上学之余,这个主力队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的义工队还常年关爱老人,为老人们送温暖。
  从2011年至今,每年大年三十至初六,义工们都会自发轮班到北岛敬老院给老人喂饭、陪老人聊天。
  赶上周末或节假日,义工们还会自发组队到海阳等地的敬老院,为老人们亲手包饺子、表演节目等,为老人送去更多精神慰藉。
  几年来,和谐家园服务队已走访空巢老人100余人次,每年春节,义工们还会陪空巢老人过节。
  除关注老人外,和谐家园服务队的义工还定期开展环保活动。先后到南山公园、西口等地植树1200余棵,隔三差五,义工们还会擦拭公交站点、清理野广告、到海边捡垃圾。
  “我们的活动零散而频繁,做公益已经渗透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了。”队长谢美告诉记者,队里80多个队员除了定期参与统一的公益活动外,分散在各个小区的义工也会自发组织活动,从身边点滴做公益。
言传身教,义工子女们开始传递爱心
  此外,这群爱生活的老伙伴们还经常搭伴旅游,将公益带出烟台,走得更远。
  为丰富义工们的生活,和谐家园服务队的义工经常组团出游。在出游之余,这群爱公益的老人不忘随手做公益。在服务区下车捡垃圾,到景点吃完饭后把碗筷收拾好直接送到后厨,这群穿着义工服的老人,走到哪里就会将公益带到哪里。
  在帮助别人之余,义工们在内部还建起了自助小组。义工张庆义有维修家电的手艺,张春娟会理发,宋秀海和王恒茂主要负责木工,义工们家里有点小修小补的活儿,不用喊别人,队里的老伙伴们全都能给解决了。
  尽管主力队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但做公益的5年内,义工们言传身教,越来越多的义工子女、孙辈自动形成新的“梯队”,将爱心延续下去。“我们老了,孩子和孙辈们顶上,这样公益就能一直持续做下去了。”义工王忠华说,他们希望这股爱心之力永不停歇。也唯有这样,我们的周围才会爱心常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