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咱烟台的老货栈
2014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安家正
 
  赶大车的“打尖地”叫“大车店”,后来演变成货栈。可能由来日久,古时的驿站差可比拟。古时大道旁有驿站也是个通讯网络,驿站内有驿差,养有快马,来了800里加急文书,换马快速,驿站就成了休歇之地。开埠之后,烟台西郊就出现了连踵接臂的货栈,看其马槽的磨漶状况,可能年代已经久远,现在都没有痕迹可觅了,但却在烟台的发展中不可或缺。
  它们都在大道边,都有宽敞的马厩,有的还附设换马蹄的“红炉”,客房都是离地的通铺,隔出一盘大炕来放着大炕桌,这盘大炕连着一口大锅。与旅店相比,它们的经济实惠主要表现在伙食上。旅店门口挂着红灯笼,表示兼作饭店,三个红灯笼叠在一起,表示可以包办酒席,那菜是“炒勺”炒的,价格不菲,大车店里一律是大锅熬的,肉片、豆腐加粉条,有汤有水,解馋压饿。投奔了大车店,牲口交给伙计,自有人卸牲口,喂草料,车夫就坐上大炕,准备吃经济实惠的大餐了。
  大车店随着开埠发展为货栈,是因为“仓储业”的发达。如果院子空旷,就在院中盖上仓库,不然也在附近买地建库,称作“大房子”,大型的就有了名号,挂上招牌,当年通伸就有“公益栈”、“宝丰栈”、“聚利栈”等等。
  他们的竞争很激烈,主要手段竟是靠着民间文艺。城乡的大车店都有固定的说书人,用《三国演义》、《七侠五义》、《武松评话》来与车侠们消磨漫长的冬夜,不少车夫顶风冒雪,紧赶慢赶就是冲着“且听下回分解”来的,因而可说是胶东乡土作家的摇篮。许多没有学历的当代作家最初就是在大车店里接受文学洗礼的。
  还应当说到列为全国非遗名录的胶东大鼓,胶东大鼓又名“瞎子唱”,旧时代盲人是弱势群体,尽管也有关心残疾人的种种说辞,但实际上他们却因挡了他人之道而被人斥骂,然而,只有在到了大车店才“冷热两重天”,他们在大车店里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演技无论高低,一律热烈鼓掌,胶东大鼓不乏车夫们当“粉丝”。
  这里更应当特别提到梁前光,他也是个盲人,可能是由白内障而致盲,在抗日战争中,他首先把黄县,接着是整个胶东解放区的瞎子组织了起来,成立了“盲人宣传队”,用胶东大鼓宣传抗日,同时,也融汇了东路、中路、西路大鼓的唱腔特点,加以改造,成为独具特色的“梁派大鼓”,让胶东大鼓走上了新阶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