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纠纷缺乏第三方作证
出租车新规执行起来有点难
2014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14日讯(记者 陈兰兰) 4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部门发布了《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对出租车司机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新国标要求乘客上车前,出租车司机不得询问目的地等细节要求,不少司机和乘客都认为执行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新修订的《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对拒载、甩客、绕行等出租车司机不合理的行为都作出了明确规范,一旦发现将给与扣车、罚款的处罚。
  “有次我从德州火车站打车,司机得知我去东方家园后,就以一会要交班为由拒绝了我。”德城区的刘女士说,本想向有关部门投诉,考虑到司机师傅不容易,自己的心就软了,便没投诉。她认为尽管新国标已经出台,且在当地开始执行,但执行起来仍有难度,其中取证难就是其中一方面,一般打车时只有司机和乘客在场,根本没有第三方作证,双方各执一词,相关部门也很难处理。
  “我们也不想拒载,可在高铁东站等了一上午,只等了起步价的车程,不免让人有些恼火,只好拒载。”一位姓韩的司机说,新国标还要求司机在运营前和运营过程中忌食有异味的食物,不在车内吸烟,不向车外抛物、吐痰,提倡说普通话,使用规范服务用语等规范执行起来都有难度。
  新国标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理乘客投诉后,应在24小时内处理,10日内处理完,并将结果告知乘客。为此,德州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力量继续加大对出租车非法营运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查扣违规出租车100余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