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自己家 当好集体家
访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管理村党支部书记刘元征
2014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管理村办公室的一间仓库里放着上缴的礼品。 赵波 摄
     本报4月14日讯(记者 赵波 通讯员 刘振华 刘伟) 刘元征,胶州三里河街道管理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他放弃自家效益不错的公司,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12年过去了,村里的固定资产由当初的不足10万元到如今的4.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3000元到23800元……
  2001年底,三里河村开展村两委换届。正在胶州市当开发公司老总的刘元征进入了村民的视线,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最佳人选。2002年,刘元征毅然放弃自家的开发公司,选择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刘元征就抓住胶州新城区建设这一机遇,组织村民成立了三支队伍,包括建筑、绿化、机械化土方三个领域。两年后,村集体收入已达3000万元。随后,他又带领村民投资购买土地130亩,盖厂房、建学校、拓市场。如今,管理村实现村庄年创收1600万元,集体资产达4.5亿元。
  “村子富了,就要让发展成果与大家共享。”刘元征说,如今,村集体每年为村民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费供应蔬菜30多万斤;成立公益基金会,10年来共募集资金100多万元,为30多户村民解了燃眉之急;设立老年人餐厅,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午餐,为7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安装紧急情况呼救器;投资30多万元打造村民健身广场,成立了东方鼓乐队、秧歌队、门球队等文体队伍;每年为村民发放各种补贴达800万元。
  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也要提升。从2002年开始,管理村对村规民约修订6次,从卫生、安保到民主议事制度,样样有标准。自2007年开始,管理村连续7年开展了优秀村民和优秀小村民的评选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村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仅拾金不昧一项,已累计698起。管理村还成立红白理事会,由理事会出面免费帮村民办理红白喜事,告别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陋习。
  作为管理村的“当家人”,看着村里越来越富,刘元证意识到村干部除了要扛起全村改头换面的繁重任务,还要能应付来自各方各面的“糖衣炮弹”。刘元征带头将收到的“糖衣炮弹”全部上缴。村文明办主任刘秀明说,10年里,管理村村干部共上缴礼品总值近十几万元。
  12年过去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刘元征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人大代表。“说白了我们就是村集体经济,能发展到现在关键是我们有个好的领导集体,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刘元征说,未来五年他们村还将上马一个旅游项目,目前已经进入筹划阶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