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赵青回到老家肥城——
爷爷一口肥城话走南闯北没改过
2014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侯峰
  14日,四位肥城籍文化艺术名人欧阳中石、张华清、李华英和赵青齐聚肥城,为肥城市书画艺术馆揭牌。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赵青把油画处女作送给家乡。
油画处女作 送给家乡人
  记者:这次回到肥城觉得家乡有什么变化?
  赵青:变化太大了,城区都不大敢认了。上次是2006年,来肥城给父亲送铜像。一来到咱们家乡,感觉空气这么清新。
  记者:捐赠给家乡《女娲补天》油画,对您来说有什么意义?
  赵青:这幅作品是我的处女作。我把我构思的三个舞剧画出来,其中就有《女娲补天》。中国文联给我出了画册,欧阳中石为我题字。
  我的祖籍,我的根在肥城。本来想要送一副周恩来总理油画画像,结果画太大车装不下。想了半天,干脆送这我这幅处女作油画,感恩家乡人。

山东人找我帮忙 我肯定“两肋插刀”
  记者:您在上海出生,没在肥城长大,第一次知道老家是肥城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
  赵青:我从小就知道祖籍是肥城,我爷爷说一口肥城话,这辈子走南闯北就没改过。家乡最大印象是蜜桃,父亲常说家乡蜜桃多么甜,说得我直流口水。
  父亲90周年诞辰时,我找到欧阳老师题词,从那以后,我就跟欧阳老师结下不解之缘,我去外国所有画展,包括从艺60年画展全是欧阳老师题词。欧阳叔叔跟家人一样,从他那认识我们肥城。
  咱们山东人很朴实,也很憨厚直率,父亲、爷爷的性格都是这样。有在外地的山东人找我帮忙,我肯定是“两肋插刀”。因为我流着肥城的血液,我也是很直率,很热情,很坦诚的一个人。
为演好义丐武训 父亲穿花子服上街
  记者:从舞蹈、绘画到动漫,是什么吸引您去这么忙碌?
  赵青:我父亲是吃电影饭的,怎么拍都漂亮,很多人都是靠这张脸出名,但是他不一样,演每一个戏都很美。
  比如说拍咱们山东武训,当时他亲自来到肥城,从我大伯身上看到一个朴实农民形象。然后又到武训老家冠县体验生活,穿上武训当年叫花子衣服上街,当地老百姓看了还以为武训活着回来了。
  他回家也学着要饭、耍把戏、在地上爬,还叫弟弟骑在身上爬。
  他演林则徐时,背景是清朝要给林则徐撤职贬到新疆,需要表现出那种愤怒、不服、委屈等心理构成的复杂镜头,为了演好摘下顶戴花翎一个动作,他练习了20多遍。
  所以我也得这么拼命,别人练一遍我至少得练两遍,这都是受父亲影响,包括后来艺术家也说,要成功就要更加努力。
  记者:您这次来肥城,想对咱家乡人说些什么?
  赵青:昨天看了张华清教授送给肥城的作品《桃花依旧笑春风》,我觉得很代表我的心。肥城蜜桃又大又甜,可以说是闻名世界。祝福老家人像蜜桃那样笑春风,红艳艳,像老家空气一样清洁美丽,祝大家健康长寿、幸福。
  赵青 1936年生于上海,祖籍肥城市贺庄村,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之女。担任过中国歌剧舞剧院主要演员,是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享有“中国民族舞剧开拓者”和“中国民族舞剧表演第一人”美誉。2006年因左腿受伤,停止舞蹈表演,转而进入油画专业。曾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连任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12年,荣获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