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名彝族群众露宿街头半个多月
□受邀来淄博打工,下火车后“联系人”却没了影□已住进救助站,警方、民政部门和救助站帮忙寻找“联系人”
2014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市救助站内,彝族同胞吃着工作人员准备的饭菜。  本报见习记者 臧振 摄
   本报见习记者 臧振
  每个月可挣4000元,还给报销一定的路费,这样的条件让四川彝族小伙阿什色拉很心动,他召集了19人一起来到淄博打工。但来到淄博后才发现,邀请他们来打工的人联系不上了,半个多月来,他们在周村、桓台等地苦苦找寻此人。由于带的钱不多,只能露宿街头。14日下午,这19名彝族群众被送进了市救助站。警方、民政部门与救助站均表示,将帮助这些彝族群众寻找那个邀请他们来淄博的联系人。
受邀两次才决定来淄打工
  今年25岁的彝族小伙阿什色拉是四川布拖县人,也是这19人中唯一一个能说普通话的人。阿什色拉告诉记者,今年2月,他的一位熟人陈林邦(音)忽然打来电话,称自己在淄博包了一家砖窑厂正缺工人,希望带些人来工作,“他说月工资4000元,我们回四川还给报销8000元的路费。”
  “一开始我没有答应。过了1个月,他又给我打电话,说只要能到淄博来,就一定有工作,让我再好好想想。”阿什色拉告诉记者,考虑到去淄博后,可以两口子一起赚钱,比他之前在陕西打工工资高不少,他就答应了下来。
  在答应了陈林邦之后,阿什色拉说服了11名亲戚,带着各自共7个孩子,共19人买了火车票,一起来淄博打工。“阿什色拉见过世面,我们都很相信他。”阿什色拉一位亲戚说。阿什色拉告诉记者,之所以答应陈林邦来淄博,除了工资高,他与陈林邦相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之前跟他在寿光工作过,他没有拖欠工资。后来他也来四川看过我,算是熟人了。”
  阿什色拉的妻子吉友莫杂合告诉记者,3月28日,他们坐火车到泰安时,曾联系过陈林邦。“当时他说在淄博火车站接我们”,但到了淄博后,陈林邦却没有如约出现,给他打了二三十通电话,也一直没人接。无奈之下,他们一行19人只好在火车站外睡了一晚,又等了一个白天,也一直没等到陈林邦。
用淄博的号曾打通“联系人”电话
  “我们之前没想到这种情况,除了行李,没带太多钱。”阿什色拉说,他们19人一共带了不到1000元,到淄博后,由于没找到陈林邦,为了省着点花,他们只能选择露宿街头。“我们就给两个还不到2个月大的娃买了毛毯,别人都是穿着衣服睡在大街上。”
  “后来我们就一直找陈林邦,从张店一直走到桓台。”阿什色拉说,姐夫告诉他,周村有很多砖窑厂,可以去找找看,他们一行人又从桓台走到了周村,“我们一路上,只要见到砖窑厂就进去问,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他。”吉友莫杂合说。
  阿什色拉说,4月初的一天,他们19个人凑了25元钱,买了一张淄博的手机卡,给陈林邦打了一个电话。“那次他接了电话,我就问他为什么骗我,他说没有骗我,工厂现在不缺人,我们来晚了。他说可以给我们1000元钱,买票回家。”而阿什色拉的同伴告诉记者,给了陈林邦银行卡号之后,他不仅没有如约打钱,从那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联系到陈林邦。
  “我们也想找个地方先干活赚钱,但是问了很多地方都没人要,我在滨州有个朋友,知道之后借给我们5000元,但我们人太多了,钱再省着花,半个多月也花完了。”阿什色拉说,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就走到周村巡警大队附近,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

三方协力帮忙找人
  “今天下午,看到他们这么多人坐在门外头,问明原因后,就把他们接到队里,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周村公安分局巡逻特警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随后通知了周村区民政局,由民政局将19人送往淄博救助站。
  该负责人表示,警方目前已对此事展开调查,“单从阿什色拉的陈述来看,首要的是找到介绍他们来淄博工作的陈林邦。按照阿什色拉给的手机号,我们也无法联系上他。明天我们将根据线索,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寻找陈林邦。”
  14日19时40分,19人来到市救助站后,救助站工作人员随即为他们准备了食物和床铺。“别的先别考虑,安顿下来再说。”市救助站站长张兴说,15日救助站将会安排专车,帮助阿什色拉寻找陈林邦。
  周村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阿什色拉的说法,陈林邦很有可能在周村区王村一带,15日民政局将会安排专人,与公安、救助站、阿什色拉一起寻找陈林邦。
  “他们19人是在陈林邦的建议下来到淄博,希望他可以尽早露面,将事情说清楚。”张兴说。阿什色拉同样告诉记者,他现在希望能尽早见到陈林邦,向他讨个说法。

彝族群众:希望先找份工作谋生
  “我们现在很想找到陈林邦。”阿什色拉说,他找陈林邦,并不是想为难他,“我只是想让他给我一个解释,为什么让我们来淄博却又不管我们。”
  “我们现在不想回家,就算回家也难以谋生。”阿什色拉的同伴告诉记者,来淄博之前,他们以种水稻为生,这趟出来,都以为能赚大钱,所以家里的水田都一直没人管。“现在回去也没法种水稻,季节过去了。”阿什色拉说,希望能边找人,同时找份工作谋生,养活自己和孩子。“我们总不能一直在救助站麻烦他们。”
  市救助站站长张兴告诉记者,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帮助他们尽快返乡。“如果他们同意回家,救助站会尽快与四川方面进行对接,给他们买火车票,送他们回家。”
阿什色拉: 拖累了大家 没脸吃饭
  在市救助站的餐厅,正当大家纷纷盛饭吃菜时,只有阿什色拉一个人默默的坐在椅子上,连水也不愿意喝。
  “我没脸吃饭,他们是跟着我出来的,我不但没带着他们赚到钱,还吃了这么多苦,我对不起他们。”阿什色拉说,他感到很愧疚,觉得拖累了大家,没脸吃饭。
  记者通过采访阿什色拉的同伴了解到,他们虽然感到很委屈,但对阿什色拉没什么怨恨。“我们是自愿跟着他出来的,这件事怪陈林邦,不怪他。”阿什色拉的一位同伴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在外头他就经常觉得不好意思,不吃东西,我们劝他都没用,你们帮我们劝劝他,我们不怪他。”
出租车司机: 他们的情况 让人感到心酸
  在周村公安分局巡逻特警大队民警的安排下,阿什色拉一行19人乘坐6辆出租车来到市救助站。张鲁是其中一位护送的司机,他告诉记者,了解到19人的情况后,他觉得很心酸。
  “他们拖家带口的,大老远的从四川过来,也就是想多挣点钱,为了家庭生活的更好,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将来,没成想竟然被人骗了。”张鲁说,坐在他车上的是一位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大点的估计只有五六岁,小的还在吃奶。“孩子不知道跟着遭了多少罪,浑身这么脏,一个脸上还有几道划痕,看了真挺心疼。”
  张鲁说,自己跑了七八年的出租,算是个老的哥,还是头一遭觉得这么不好受。“我觉得让他们来淄博的那个人最好还是能够尽早站出来,不为了别的,就为了这半个多月他们吃的这些苦,就为了这几个孩子。”

齐伸援手 给他们一个“家”
  他们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守着自己的一方土地,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来淄务工,成为淄博成千上万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员,无非是为了那承诺的4000元月薪,改善生活,让自己的娃更好的成长。
  现在,12名成年人、5名儿童、两名婴儿,却不得不露宿街头。这半个多月里,阿什色拉出于愧疚,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他们露宿街头,没洗过澡,没坐过车,从张店到桓台又到周村,一路步行,只为找到从未出现的“接车人”,找到一个在淄博生存下去的机会。他们的愿望很朴素:能在淄博找到一份养活自己和孩子的工作。
  希望淄博有好心人、好心企业,能够接纳这19人。有意者请拨打本报热线15314273903,给他们一个在淄博生存下去的机会和希望,让他们感受到淄博的爱,淄博人的爱。

  在市救助站内,一名彝族小朋友在吃饭
  本报见习记者 臧振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