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水草
2014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东昌湖里捞出的水草。     本报记者 王传胜 摄
     本报记者 王传胜                    
  自天气转暖开始,城区东昌湖、运河内水草开始疯长,湖河管理部门每天都要雇佣数十人的打捞队,持续作业四五十天,可以说是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为何会有这么多水草?不捞不行吗?捞上来的水草,有没有利用价值?本报记者就此做了深入采访。
二问>> 年年捞水草, 不捞不行吗?
  张树华介绍,今年雇来七八十个人,有从微山湖雇来的船工,负责开船割草,也有从李海务、冠县等地招来农村妇女,在岸边用耙子等工具把水草打捞上岸。
  这些工人每天5点多就起床吃饭,坐车到东昌湖边,7点多开始干,中午简单吃个饭稍事休整,下午1点半开始干,一直干到晚上6点多,回到家天都黑了。“可以说是起早贪黑地干,每天十多个小时,还得干四五十天。”张树华说,这个活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为了保证湖面清洁,花再多钱也得干。
  据了解,这些水草除了影响东昌湖的美观,没有其他害处。而且,湖里的鱼产卵都产在这些水草上,把水草捞上来,势必会影响生态平衡。
  “这种水草也叫麦茬黄,意思就是说,到了割麦子的季节,水草自然枯萎死去。”东昌湖水产公司负责人黄培雁说,其实不用捞,到时候水草自己就没有了。
  13日,路过东昌湖的市民都会发出感叹:“咋这么多水草呀?”有市民感觉“水草年年有、今年尤其多”,东昌湖、运河、小湄河等湖河,都能看到大量的水草。对此,常年负责带队打捞水草的张树华介绍,跟往年差不多,每年都至少打捞三遍,没感觉今年特别多。“东昌湖水域广,这边刚捞完,其他水域还没捞个遍,这边又长出来了!”
  张树华介绍,这些水草具体学名叫啥,他也不清楚,反正年年长年年捞。“中科院的专家都来过,也没有好办法解决。”张树华说,这种水草靠种子繁殖,每天春天都会大量生长,远看黑压压一片,不捞确实影响湖面美观。
  记者了解到,这种水草学名叫竹叶眼子菜,别称马来眼子菜,属于被子植物百合纲茨藻目,在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多年生沉水或浮叶草本,地下茎发达,喜生地质较硬的湖泊、池塘和河道及水沟、及水流缓慢的淡水中,可作绿肥和饲料。
一问>> 这么多水草 从哪里来的?
三问>> 水草捞上岸, 能否再利用?
  张树华说,捞上来的水草基本上没什么用处,晒干后找地方处理了。“垃圾回收站只处理生活垃圾,水草不让往那里送。”
  记者了解到,仅东昌湖水域,一天就得捞个百十吨湿水草,都堆放在岸边晾晒。没有地方摊开来晾晒,里面的水草就会腐烂,这也是没法再利用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再利用成本太高,根本不划算。张树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找车来拉的话,一个劳力一天工钱得150元,一辆车一天得200元。“白送给饲料厂,人家也不愿意来拉!”
  “垃圾就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除了少量水草用来养草鱼,绝大部分都当垃圾处理了。这些年来,东昌湖管理部门也多方求解,试图把水草利用起来,都成了徒劳。
  记者查询得知,这种水草可以用作绿肥和饲料,欢迎相关企业、个人就水草利用发表看法和意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