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多高龄老农组建起“长寿文艺队”
自筹资金购买设备和服装,队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
2014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聊城4月14日讯(记者 李军 通讯员 张波 王冰) 每周六下午1点多钟,高唐县鱼丘湖街道前郭公路养护站周围十多个村庄的300多名百姓,便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养护站广场。因为这天下午,“长寿文艺队”会在这里敲鼓打锣、扭秧歌、跳广场舞,很是热闹。 
  这支文艺队伍的组建者是76岁的穆长绪,在前郭、后郭、罗寨、八里庄、伏堂、鲁庄等10多个村庄提起穆长绪,没有不知道的,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穆”。“老穆是个好人,但是也有人说他太傻,文艺队的大鼓、铜锣、音响、京胡、唢呐、秧歌服装等,都是穆长绪自筹15000余元购置的。”罗寨村75岁的林山正说。 
  穆长绪是鱼丘湖街道前郭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从2011年起,他就邀请村里几个老伙计到他的院子里娱乐,有拉弦的,也有唱京剧的,还有扭秧歌的,后来人越聚越多,我就产生了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的想法。”穆长绪说。 
   “老穆老两口现在靠种5亩粮食过日子,虽然三个女儿均已结婚成家,但是家中还有一个40多岁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的智障儿子。”今年70岁的王书明老人说,穆长绪第一次向家人说出心中打算的时候,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后来终于说服了家人,东拼西凑资金置办乐器,还给自己的队伍起名为“长寿乐队”。 
  唐楼村81岁的刘大爷是乐队的鼓手,他说:“一开始,我们在老穆的庭院里娱乐,后来狭小的院落已经不能满足大家活动的需要,就来到了县公路局前郭公路养护站前的小广场。
  穆长绪说,他们文艺队固定每周六下午1点半集合、两点开始活动,经常出勤的队员有80多个,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每次活动时,老穆都要提前跑三四趟,才能把器材和设备运到活动地点,活动结束后,还要跑三四趟运回去。别看老穆今年76岁了,身板硬朗着呢。”王书明打趣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