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
莱山区实验小学特色教育成效显著
2014年04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专刊记者 王伟凯
通讯员 郭洪昂

  近年来,莱山区实验小学构建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为主的三大课程,将课程进行合理整合,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构建多种教育方式 的德育课程体系
  育人先育德,莱山区实验小学构建了以“人格教育”为基础,以“习惯养成”和“责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德育实践课程。
  养成教育课程——让德育回归学生的生活,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学生学会生活。
  在养成教育中,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行习惯为框架,在小学段培养人生12个48条好习惯,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坚持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活动开展,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重要的学校文化,在这一文化的浸润中,“使儿童身心健康”和“培养阳光少年”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基调。
  责任教育课程——确立每个人的责任,使校园里每个人都承担着自我成长的责任,享受成长的快乐,创造属于自己成长的尊严。每个人都承担着社会的责任,对家庭、对他人、对团队、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责任。这些责任的教育过程,都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情感,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从而使学生逐渐走向民主与自由,自治与自律的自我管理的状态中。
  情感教育课程——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以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自由。
  潜能教育课程——把学生的创造力量激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和拓展出来。
  渗透教育课程——将每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都看成教育行为,营造自然而然的教育情境,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和感动,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自我教育课程——发现并呵护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帮助学生自我成长。
  “全课程”的理念,使得课程表上仅有的几节德育课程,实际上延伸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教学时空得到了无限延展,形成了立体的、全方位的、富有实效的德育网络。
  德育课程中莱山区实验小学强调了德育思想由管理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德育方法由“重说教”到“重体验”的转变,注重心灵的互动和知情意行的过程体验,使一般的德育行为升华为高水平的道德享受,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健康人格。2013年度,由于成绩突出,莱山区实验小学获得市教育授予的“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科课程质量
  学科课程主要是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对此,莱山实验小学以课堂为主阵地,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教学过程管理,促进学科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学校对备课管理的过程实行“对话”+“现场”的模式。首先“对话”备课,一是同学科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的对话研讨交流。实施导学案教学,导学案的编写按照“指定教师主备,形成初案;然后进行集体研讨,形成共案;再由骨干教师审核,形成导学案;最后由个人修改,形成个性预案进行课堂展示;再进行议课反思,形成精案”。二是领导随堂听课后,直接与授课教师的教案进行对话,看备课与上课内容是不是一致,看备课组的通课流程,看教师的自主设计,同时领导针对上课内容与教师直接对话,对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指导,并了解集体备课效度,强化备课的实效性。
  “现场”备课的方式是每学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薄弱教师进行现场说课,骨干教师和备课组长进行现场评价量化;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现场备课,教研组长和业务副校长进行评价量化。教师的集体备课不再流于形式,争相质疑研究的状况越来越明显,强化了备课的实效性。
  2008年莱山实验小学成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实验学校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底莱山区实验小学的教学经验在全省教学示范工作会议上做典型交流。“两课时五环节”课堂模式经验材料在《创新教育》刊发以后于2012年获得烟台市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校还推行“三步”课堂问诊,推进教学管理的实效性。领导干部推门听课。重点针对青年教师和薄弱教师推门听课,展现常态,现场指导,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教研组推行诊断课。学科组针对教研主题确立研究内容,开展研讨活动,听课前提出明确的观课要求,并做好分工,使评议课活动更为针对性真实性。
  评课小组考核课程,质检小组有计划的深入课堂,进行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检测,评价结果直接列入考核。
  学校推行“三类”作业改革,提高学生巩固应用知识能力。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作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莱山区实验小学的教师改变以往机械作业的形式,本着“优化学生作业结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落实单项训练,体现教学生活化”的课程观设计作业。
  巩固性作业,当堂质量反馈。体现师生间的合作,巩固基础知识和能力,主要是指重点课时后的当堂检测,在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研定针对所学重点、难点设定的当堂检测题目,用重点课时授课结束后的5分钟,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拓展性作业,综合应用测评。体现知识的综合和延伸,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主要是要求教师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在作业中自我表现、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实践性作业,探究能力考查。体现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要求教师布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调查、访问、实践等活动,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现、体验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丰富的活动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领导力是学校的核心领导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课程。如何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实施、开发、评价学校课程,让学校课程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成为考量一个学校是否有内涵的重要尺度。莱山区实验小学在原来十几种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对活动课程进行了重新的规划,目前共有综合实践、艺术、科学、信息技术、数学、英语、文学7大领域30余种小类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于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全校学生开设活动课程,让课程真正走向学生,通过活动课程开发学生的智慧、释放其潜能、发展其个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