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定制,告别骨关节病
——访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关节外科专家王韶进
2014年04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关节外科的病房里总是挤满了病人,这里的专家每年要做800余台手术,最多时每天要做七八台手术。在各类骨关节手术中,他们坚持“私人定制”,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做到个体分析、个体治疗,使得患者慕名而来。
“3D打印”技术
神奇修复骨缺损

  就在去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关节外科率先将3D打印技术引入到了骨关节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据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骨外科兼关节外科主任王韶进介绍,当时患者的膝关节骨缺损范围较大,需要植入金属垫块来填充骨缺损部位。传统的骨关节假体和植入物都是成批制造、固定型号的,而每个人的骨骼形态存在差异,假体和植入物很难做到与每个人匹配,“在手术中我们常常要对患者的骨骼‘削削减减’来适应假体,这就导致患者进一步骨流失,增大手术难度和风险。”王韶进说道。
  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何尽量减少骨流失,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保证手术效果成为最棘手的问题。经过反复研讨与论证,王韶进决定将早已走进大众生活的“3D打印技术”应用到骨缺损手术中,为患者来个“私人定制”——至少在全国来讲,还没有哪个医生这样做过,因此没有丝毫经验可以借鉴。而王韶进敢想敢做,凭的就是他以及山大二院骨关节科医疗团队对医疗技术的不断探索。
  首先,要对患者的骨缺损部位进行CT扫描,然后根据扫描数据建立数字模型,最后以钛合金粉为原料利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量身定制”骨缺损填充金属垫块。“最终手术非常成功。术后2周患者就能够自由行走,很快就出院回家了,经过术后3个月回访,患者情况良好。”王韶进欣慰地说。
  王韶进表示,3D打印技术实现了植入物的“个体化”,能够为患者提供符合自身解剖特点的关节组件。由人骨适应假体变为假体适应人骨,减少了骨流失。这一神奇的新兴技术为医学界带来革命性的进展,今后,3D打印技术在骨关节医疗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微创关节镜
关节里的“眼”与“手”

  王韶进曾经接诊过一位年仅10岁、患有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小患者。传统手术需采取开放切口,进行纤维瘢痕组织的清除以及腱性挛缩组织松解。考虑到孩子年纪小,手术切口大易引起出血多、术后再次出现瘢痕粘连等问题,王韶进最终为这名小患者实施了微创关节镜手术。
  “‘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至关重要,我们为患者实施的关节镜手术,只用了0.5cm的小切口,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创伤。”王韶进介绍说,关节镜手术创口小、出血少,采用微创关节镜手术后,患者3天就康复出院,术后恢复比较好,原症状已大大改善。
  微创关节镜手术是关节外科的王牌手术,开始主要应用于膝关节,后相继应用于髋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肘关节及手指等小关节。据王韶进介绍,关节镜既可以用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它是由镜头、光源、监视器、镜下手术器械、刨削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关节镜可以看到关节几乎所有的部位,比切开关节看得更全面,因此,这种仪器也被称为能放进关节里的“眼睛”和“手指”。 
  最后,王韶进表示,骨病是一种“从头到脚”都会涉及的疾病,因此,专业化是骨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关节外科在全国较早提出了“专业化”理念,目前在国内关节外科领域已达到先进水平。
  据了解,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关节外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医院重点发展的特色专业,科室从事各种骨与关节疾病(肿瘤除外)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主要包括膝、髋关节退变性疾患,关节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先天或发育性及代谢性骨关节病,各类关节创伤等。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镜诊疗技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