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辜负了冰心老人
2014年04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安家正

  有一期《老干部之家》卷首,披露了这样一件事:1994年春,94岁高龄的冰心对有人说:“我要写一部大作品。”(这部作品据《冰心和甲午海战》得知,即关于甲午海战的),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竟然一章也没写出来。不是因为病因为老,而是因为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到完全不能下笔。最后,老人只留下两行手书:“以百年国耻激励后人,教育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件事令烟台人心灵震慑,因为他们在感情上跟老人相通,大家的心是跳在一起的。
  冰心不止一次地把烟台称之为“第二故乡”,烟台也建有她除了家乡之外唯一的“冰心纪念馆”,冰心老人的童年是沐浴着烟台海风长大的,她的笔下多次出现过烟台的形胜之地,质朴的风土人情。那童年的耍伴,会馆的京剧都令她终生难忘,以致几十年后,烟台的文人晋京拜访,她还要问及金沟寨的山山水水,老乡亲的生生死死,她直到晚年,在感情上仍与烟台梦绕魂牵。烟台人能有这样一位百岁老人当“准乡亲”,实在是应当值得庆幸的了。
  冰心老人与烟台结缘,源至甲午海战之后的重建海军。众所周知,甲午之役是一个蕞尔岛国战败了泱泱大国,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号称远东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从此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这是国人永恒的痛,新世纪开始,痛定思痛,深感所谓的泱泱大国却根本没有海洋意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不是永远炸不沉的航母,而且根本就没有海军人才,弄一个陆将去当舰队司令,再骁勇也不会编队,不葬身鱼腹反而是不可思议的。萨镇冰等有识之士倡议重建中国海军,为此,把培养海军人才当做了当务之急。当时,在全国四五个地方都创办了海军学校,而烟台是其中最重要的培训基地。
  烟台海军学校的首任校长,正是冰心老人的父亲谢葆璋,谢葆璋是福建人,福建是中国海军的发祥地。冰心的父亲是揣着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中国梦”来到烟台的。烟台海军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爱国主义情操的中国早期海军军官。不少人后来参加了辛亥革命,甚至成为新中国海军的骨干。
  冰心在烟台度过了她的童年,追随着她的父亲放飞“建设海军”的理想,无论是铁码头上的水兵叔叔,还是信号塔上的五彩旗帜,都在她的散文中闪耀着“中国强大”的神往。冰心忘不了甲午之役的国耻,她不愧是海军将领的女儿。
  直到晚年,94岁了,还在大声疾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振聋发聩呀!这是因为虏获了靖远、定远舰的海寇仍在叫嚣,而国人未必真汲取了甲午之役惨败的教训。我们的海洋意识究竟有了多大的进步;我们的海军果真强大了多少。许多现象让人深思,所以,切莫陶醉在嬉戏之中,辜负了冰心老人的激动。老人的心与烟台紧紧相连,我们也该把爱国主义的情怀渗透到生活当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