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语
有“食欲”的文章
2014年04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 徐静 

  本期“人文齐鲁”一版刊登的,是高海安先生缅怀其父亲高启云的怀念文章。作为老一辈党的干部,高启云先生既是一位朴实的农民儿子,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风雅文人。在这位父亲儒雅庄重敦厚朴实的外表下,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文中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1967年‘文革’期间,父亲被打成‘三反分子’,被发配到枣庄农场劳动。我在麦收季节去农场看望父亲时,他正和造反派进行割麦子比赛。年近不惑的父亲尽管累得满头大汗,但当看到几个不到40岁的造反派被他远远甩在后面,脸上流露出兴奋和轻蔑的笑意。”忍辱负重之下,足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豁达与乐观。这也是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地方。
  B2版上的“运河文化拾萃”专栏,继续为大家讲述运河上发生的历史过往。《道光、咸丰年间的朝城县闹漕案》一文作者郑民德教授为我们展现了朝城百姓与运河的一段“怨恨情仇”。道光、咸丰年间,封建漕运已趋衰落,当时不但运道淤塞、黄河北徙、漕粮改折,而且地方征漕事务完全被不良胥吏所把持,百姓皆被其害。山东朝城闹漕案与江南那种通常的和平诉讼不同,而是依靠秘密宗教与结社组织为纽带,通过暴力反抗的方式去争取公平与利益。在闹漕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或举止失措,或迷信武力镇压,无法采取有效办法平息争端,结果导致闹漕事件愈演愈烈,最后成无法收拾的局面。
  最近,《舌尖上的中国(2)》开始热播,追这部剧的“粉丝”,要么是“食客”,要么会变得很有“食欲”。所以当我一看到这篇很有“食欲”的文章——《一张老股票见证博山“舌尖”往事》,立刻觉得该和读者朋友们分享。一张罕见的手写版餐饮股票的面世,有力地佐证了当年博山餐饮行业的辉煌及运营方式的规范。而这家聚乐村饭庄的创始人也都颇有来头:张新曾(1868-1947),清光绪丁酉科举人、癸卯科进士,曾任直隶肥乡县、昌黎县知县、博山县商会主席,还与王凤藻、贾慕谊等六位乡绅发起兴办了博山私立颜山中学(今淄博一中的前身)。栾玉琢(1886-1961),不仅精通厨艺,而且长于管理,是聚乐村饭庄的首任掌门;王广镛(1892-1968),早年在清宫膳房名厨袁发门下学厨,日后精通南北大菜、红白二案,曾为张勋包饭。他把北京风味的“公馆菜”和济南风味的“饭馆菜”融为一体,与同仁一起开创了许多具有博山风味特点的代表菜,被誉为聚乐村饭庄的“开山厨师”。也许正如《舌尖》的总导演陈晓卿所说,“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城市变得极为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楼宇森林之间烹饪的食物和空气中食物的香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