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开口,他就懂了
2014年04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蒋硕 (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师、“青未了·心理工作室”专家顾问团成员)
  常加班的X难得这天早回家,吃过饭,想和老公交流交流。老公在卧室,抱着笔记本电脑看电影。
  X(洗了澡,喷了香水,穿着吊带睡裙):什么片子,好看吗?
  老公(盯着屏幕目不转睛):还行。
  X(娇嗔地):天天晚上看电影,好容易我不加班回来早,你还看?
  老公(盯着屏幕目不转睛):那干什么?
  X(坚持调情):跟我就没什么好干的?我还没电影好看吗? 
  老公(屏幕上剧情紧张):嗯嗯。
  X(气得推了老公一把):我就那么讨厌吗?一句话都不愿跟我说?我整天上班加班辛辛苦苦,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吗?结果回家连个说话的都没有!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对我这个态度!
  老公叹了口气。
  X(一把将电脑推落老公腿上):叫你看,看!
  老公(骤然吃痛,大叫起来):神经病啊你!闹腾什么?别找事啊!
  X:我找事?我找什么事?是你自己有事吧?对我越来越冷淡、越来越冷淡,你肯定有事!
  老公:瞎说什么?没凭没据的。
  X:什么……凭据?我说你真有事吧?你说,你说。
  老公:说个屁啊!赶快睡觉去!
  X:睡个屁!不想和我过了就早说! 
  老公:你不睡我睡。你爱怎么瞎琢磨,随便你去吧。
  X哭了起来。
  这次的“两性沟通”问题,似乎比上次M遇到的“他不说话”更严重。好好一场情挑,却以哭泣收场,沟通中似乎充满了不解、曲解、误会与失望。难道真的女人说的是“金星语”、男人说的是“火星文”,沟通的鸿沟无法跨越?
  当然不是。再次请出对此深有研究的语言学家德博拉·坦嫩,奉上一条金科玉律:“男女沟通产生困扰的关键在于,相信这世上只有一种正确的说话方式,只有一种正确的倾听方式,或者伴侣只有一种正确的相处方式。”
  男与女各自“相信”的方式是什么呢?综合坦嫩和其他学者的总结:男人——“问题模式”;女人——“关系模式”。两种模式通常按以下套路运转:
  男人——认为沟通中如果提到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女人——认为沟通是为了维护关系,问题不重要,关系最重要。
  男人——一旦发现问题,总是试图独立解决(奇怪的自尊心使然)。
  女人——不管什么问题,只要倾诉一番、共同面对就好(能不能解决不要紧)。
  男人——为了解决问题而独自思考,往往很沉默并且怕打扰。
  女人——将男人的沉默视为关系障碍,试图突破障碍,向男人倾诉。
  男人——将女人的倾诉视为新问题,试图思考解决,但被倾诉干扰,要求女人“闭嘴”。
  女人——将男人要求“闭嘴”视为关系危机,感到恐惧,同时认为男人对她缺乏应有的尊重,又十分愤怒,更加滔滔不绝地倾诉。
  男人——在女人滔滔不绝的倾诉中完全不能思考和感受,干脆采取不闻不问的强硬态度,或说出过激的狠话。
  女人——在倾诉中为自己找到更多理念支持,不断上升高度,声讨男人。
  男人——放弃沟通,认为自己没有解决问题,失败而沮丧。
  女人——赢得沟通(自以为),认为两人的关系全靠自己单方面维护,委屈而伟大。
  男人——得出结论:“她真唠叨!”
  女人——得出结论:“他不爱我!”
  唉,一个死循环。死循环的关键就在于大家总以自己的模式为基础,去推敲另一个模式中人的话,两块铁板不肯相融,结果谁也没得到自己要的。
  那,怎么从死循环里走出来呢?
  很简单,改变“模式”。在女性模式中,加入一些男性元素,这很像一个行为实验,试试看:
  (1)弄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尽量直接地表达,不要与男人玩“猜心”游戏。
  (2)学会真正地倾听——不带任何期望或成见地听。只要抱着“应该这样,最好那样”的态度,沟通是一定不会畅通的。
  (3)沟通中不要轻易下论断,也不要注入太多“感觉”、“想象”和“推理”。
  (4)收集他的“经典语录”,尝试使用它们,体会他的思维特质。
  (5)发生争执或障碍时,学会“复盘”,相互解释每句话背后的意义,询问“我听到的”和“你想说的”是否一致。 
  (6)专注于他。只关注自己的人是无法理解别人的。要相信他值得你付出这一刻的全部时间与心神,要让他知道“此刻世上没有任何人比你重要”。
  如果真能作出这样的尝试,或许你会发现在改善沟通的同时,也促进了你较为理性那一面的成长。你会渐渐领略沟通的真谛:不是竞争,也不是表演,而是寻求一致。当你和他彼此了解、达成共识,沟通才有价值。你说、他懂,是多么奢侈的乐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