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亭街
2014年04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潘德宝
  这是一条熟悉又陌生的街道。说它熟悉,是因为上高中时每天都要沿着河边骑车上学;陌生,则是因为近年来很少去拜访这条承载太多记忆的街道了。
  因为工作关系,最近又去了这里。这条街并不长,街北首与大明湖南门相对,最北端由宋代的鹊华桥后来改名百花桥的桥与大明湖相连。由北往南走,路左边紧靠的便是碧波漾漾的百花洲,岸边垂柳微拂,或躬身湖中或随风摇曳,身姿煞是令人赞叹,其景其色宛若大明湖的缩影。月夜清辉下划一扁舟静听水声钟磬,隔岸隐约的觥筹交错踏破夜空而来,分明是王府池子的曲水流觞不甘寂寞,定要来打扰这难得的清静之夜了。
  这是一条清雅又古朴的街道,你只需伫立街北首向南望去,看一看河两边静静坐落的青瓦白墙小院和那横跨河中的斑驳石桥,便感觉到了江南雨巷,某种情绪立刻涌动起来,烟雨朦胧中似乎看到了一位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描写了江南美女的婀娜柔美、多愁善感,如果他老人家到曲水亭街一游,相信定将济南美女的爽朗淳朴、温柔善良讴歌一番,写出一首《北国雨巷》,与《雨巷》成为不朽的姊妹篇。谁能说曲水亭河里的水草不能媲美徐志摩康河柔波里的水草呢?那软泥上的青荇柔柔地在水底招摇,居然让中国大诗人沉醉,甘愿做一条康河里的水草。我相信志摩先生一定没有到过济南的曲水亭,更没见过曲水亭河里的水草,这清清的碧波,青青的水草,更会陶醉诗人那浪漫而多情的心,没准儿也会写出一首《再别鹊华桥》,也像《再别康桥》一样脍炙人口流芳百世呢。
  这是一条承载了太多美好记忆的街道。这也是一条有着感人故事的街道。     
  沿着街道往南走,河的东岸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楼。那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红砖楼,上下两层,楼上住着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姑娘,谁也不相信这个有着美好前程的姑娘竟然与可怕的白血病扯上干系。历下区的大病救助政策使我们小组来到曲水亭街拜访她,因为激素的治疗,她的身体看起来偏胖,清秀的脸庞有些苍白,而她的眼神分明是个风华正茂充满幻想的姑娘。他的父亲是位朴实的北方汉子,眼睛里透出些许的无奈和忧伤,孩子刚刚大学毕业,招工查体时查出了这个病,他拿出一沓沓票据和病历,为了孩子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巨额的医疗费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看着孩子的样子,一个父亲的心该是怎样的痛啊!看到我们到来,他激动地说:“多亏了大病救助政策,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救了孩子的命!”此刻,这些感激的话没有一点做作,没有一点夸张,他说的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两旁的临街房青砖白墙漂亮整齐。河东一座茶室前的空地上,零散坐着几位老者,桌上放着茶壶、茶碗,仿佛眼前隔河的喧嚣与他们无缘,窃窃私语着,尽享安逸晚年。河西是居委会高主任组织的全市各行业的能工巧匠、传统艺人,到曲水亭街用他们的精美技艺给泉城人民献上一份心意和祝福。一个个摊位前彩旗飘扬,面人雕塑艺术、剪纸艺术、雕刻艺术、书画艺术、蜡染艺术,引来众多游人观赏购买,宛若一个热闹的集市。看着这繁荣的景象,不禁感慨曲水亭街在新一代建设者的精心打造下,像一个阳光美丽的女子越来越俊俏,越来越出彩,必将成为历下济南全省乃至全国的优美社区之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