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灵感帮高校年省数百万
民企深耕节能减排,别人喊形势难,他们却飞速发展
2014年04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格林节能的员工正在装配设备的电子元件。本报记者 张頔 摄
     “塔里木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华侨大学、临沂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这并不是一个高三学生的志愿高校名单,而是济南格林节能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秀珍摆放在案头的公司4月份承接的项目地点列表。这家8年前成立的公司,近年来深耕节能减排领域,项目已遍布全国。
本报记者 张頔                                   
教室长明灯激发教授创业灵感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之下,“转调”不仅仅停留在政府的宏观政策上,而是已经落在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上。在压缩传统产能的同时,省内不少企业已将目光投向了新兴行业。有的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就深耕节能减排领域。
  “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目前高校是我们的主要客户,就是在十多年前的高校课堂上,我发现了节能产业的前景。”在山东建筑大学任教多年的赵秀珍回忆,2003年的一天,她去上一堂下午一点半开始的学院基础课,当她提早来到合堂大教室时却发现,外面是一片耀眼的夏日阳光,但屋里却依旧开着60多盏明晃晃的日光灯。
  作为节能技术和节能工程方面的专家,眼前的这个场景对赵秀珍触动很大。“我国已经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了,如果通过合理的监测控制,节能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在赵秀珍看来,要把实验室里的科研技术转化成节能成果,最好的方法便是以公司创业的形式来推广节能改造项目。
  教授创业,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想法,实现起来却没那么顺畅。“首先就是缺资金,我教了一辈子书,当时的那点积蓄根本不够节能改造项目的正常开支。”2006年公司注册之后,最先接手的业务是成本较低的能耗监测,但很快公司的节能项目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政府200万元专项配套支持资金让公司走上了正轨。
一套照明调控系统,能节省三四成能耗
  “节能改造是个智能控制的系统工程,不能因为节能而影响舒适度。”赵秀珍说,以照明控制为例,最基本的节能调控是通过光感器监测室内的光照度控制照明,如果室内的光亮达到照明标准,就算猛按开关也开不了灯。除此之外,红外传感技术还能识别室内人数,控制亮灯的数量,最大限度地节约电能,而且目前的感知技术可以实现人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仍能被系统感知。
  不光大型建筑需要节能,基础设施的能耗也可以压缩。公司副总经理李岱峰就参与设计了济南西客站片区的路灯调控系统。在这套系统下,片区所有路灯的控制和状态显示均可在一台电脑终端前实时监测和控制,并可进行个性化控制,譬如对某些时段人流量稀少路段实行隔几个亮几个的控制。据统计,该系统可以减少30%-40%的能耗。
  “可以说,项目单位省下的电费就是我们的收入。”李岱峰介绍,山东建筑大学是较早实现能耗智能化控制的,一年能节省四五百万元的能源费用。公司最近接手的一个项目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校区节能改造,报价达到了1050万元。一般改造之后3年内所节约的能源耗费,就可以覆盖全部的改造成本了。
  “其实单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来讲,我们这种节能企业减少了地方的用电量,对GDP的增速可能也会有点影响吧。”李岱峰调侃说。
项目纷至,不愁订单愁招聘
  虽然是一家靠技术研发起家的公司,但4月28日记者去公司采访时却发现研发部大门紧闭,而旁边人力资源部却忙得热火朝天。
  “现在项目越接越多,研发部的人全都派到项目现场去了。”赵秀珍说,高校、医院这些人员流动较多的公共建筑,是最需要节能改造的。公司在省内做了几个项目之后,教育部还专门组织过现场推广会,这样一来,公司的名气渐渐传到了外省,于是新疆、内蒙古的高校纷纷前来洽谈项目。
  按照李岱峰的经验,一个项目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结项,所以公司现在不是为订单犯愁而是为招聘着急。“因为节能改造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赵秀珍说,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从业经验,公司算是行业的领军者了,所以绝不能降低施工标准。
  节能减排可以说是日后产业发展的趋势,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已有近7000万元,今年则预计突破亿元。“除了高校、政府机关之外,目前也有企业和我们接触,进行车间的节能改造。”李岱峰说,虽然现在企业项目的标价都不高,但随着大家对节能认识的深入,这块市场蛋糕将不可估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