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尚杨阳:
每一次处警都是心灵的历练
2014年04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尚杨阳等民警帮一个迷路的小孩回家。
     开栏的话:
  自2012年开始,滨州市公安局连续三年开展“百名机关民警下基层”活动,每年抽调机关民警充实到基层所队,进行为期一年的基层学习锻炼。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先后有300余名机关民警离开原单位,走进基层所队,与基层民警同吃住、同学习、同工作,接触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为基层单位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他们也丰富了基层阅历,增长了基层经验,取得了他们在机关工作中不一样的收获。即日起,本报推出一组报道,听下派民警讲述让他们难忘的警民故事。
  刚到派出所
一听到警铃浑身紧张

  “铃铃铃……”刚到派出所时,一听到铃声,浑身紧张,跑到值班室先问值班的同事什么警。“姐,被盗的!”,心稍微沉了沉;“姐,有一纠纷”,心跳加快;“姐,有一醉汉!”,心直接跌入谷底。首次出警,又是一女同志,到了报案地总有情况是无法预料与控制。
  刚来所里没几天,出警遇上一醉汉,一小伙子喝醉酒后跑到附近一个村庄里大吵大闹,与村民起了争执。我们赶到时,小伙子坐在一户墙头上,我们劝小伙子从墙头上下来,他执意不听,眯着眼愣说自己没醉,不用我们管,甚至在那里动手拆起墙来,主人非要教训他。
  好在墙头不是特别高,几名同事趁其不备把他抱了下来,好说歹说才问出小伙子的工作单位,连哄带骗送上了警车。刚上警车,小伙子拒绝坐车拼命挣扎,一脚朝我背踹过来了,直接把我踹蒙了,更别提小伙子在那里大吵大闹、脏话连篇,还有那散发不掉的满身酒气。来所之前我从没近距离接触过醉汉,我是无语又气愤,还有一点点害怕。
  到了他的总公司,他的同事因为丢人装作不认识他,我们只能拉他去分公司,他的同事看见后主动过来架人,我的心律才恢复正常。第二天,我回到办公室看到桌子上有一封道歉信,同事说是昨天喝醉的那个小伙子送来的,“那天出警时,他踢了你一脚,这不来找你赔不是,你不在,就留了一封道歉信和联系电话。”我这才想起来,他当时处在醉酒的状态,那一脚也不重,并没放在心上,只是这个醉酒的状态真是给我留下了阴影。
  110值班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今天会有什么警情。我见过因家庭矛盾引发妻子激情杀害丈夫,只留下眼神中写满恐惧与孤独的孩子;房子财产被不孝子孙变卖而无人赡养的无助老人;为了讨要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而被雇主殴打的无辜民工。世间百态,总会让我唏嘘不已,也见过路见不平、夺刀勇为的退伍军人,拾金不昧、拒绝诱惑的普通工人……让我感慨世间美好,好人常在。
  如今的我再听到警铃时已麻利上车、冷静稳控、果断处置,再多的心疼已化成温暖的帮助,再多的气愤已化成严肃的教育。每一次接处警都是我心灵洗涤历练的过程,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因为理解才会宽容,因为懂得才会努力。
世间百态
处警遇到各种委屈

  每天不断变化的警情都会带来各种案件,出警之余我也会积极协助办案民警处理各类案件,调解各样纠纷。有一天,两家卖小吃的争抢摊位打起来,一方被砍。我跟同事急忙到受害者的出租房内了解情况,说明来意后,受害者的妻子语气不善地说:“怎么又是你,昨天不是给我记了吗,还给谁记材料?”
  “给大哥记个材料,他是受害人,必须记录下来。”“记材料有什么用,人家都把人砍伤了,你们还不把人赶紧抓起来,跑这里记什么材料,人都跑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得不厌其烦地解释:“案件处理首先要固定证据,无论对方是谁我们都会秉公处理。”。但是再多的话也无法让她理解程序的概念,夫妻双方依旧撇着嘴,不置可否。整个材料记录过程充斥各种各样的埋怨与不屑。
  “派出所又没认识的,该抓的人不抓,净逮着我们这些受害者不放,还有啥天理!”碰见这样场景,我只能很诚恳地看着他们说:“放心,一定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结果”。几天后,她来到派出所,见到我就问:“我这事你还给处理吗?”,坐在楼梯上边哭边说:“我就说对方找人了,你们根本就不管,根本没人事”。
  听到这话委屈的眼泪在我眼眶打转,我刚给这个案子的证人记完材料,民警还在查看监控、继续补充证据的路上。我依旧心平气和地说:“您的心情我理解,案子正在查着,民警还在看监控呢,您放心吧”。经过一番耐心的劝说,她才得以平静,对方因殴打他人被治安拘留五日。
  这一年,我和同事们为了案件得到更好处理,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受过气,挨过骂。每天都有案件当事人来到所里问我们“我这事你还给处理吗?”曾经有个大妈,指着我的鼻子说道:“我这事你还给处理吗?我等了一天都没消息!”在案件处理后,她又抓着我的手说:“姑娘,大妈那天脾气急了”。
  其实,在案件处理上我们太多的话语显得苍白无力,严格执法、公平正义就是对百姓的承诺。
  2013年我作为市公安局第二批机关民警下基层队伍中的一员来到滨城分局市西派出所。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在即将离开之际,让我用简单的话语纪念一下那些历练的岁月与收获的财富。
  本期民警 尚杨阳
本报记者 王忠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