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行动默默影响我
2014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星袁蒙沂
  我家不像一些大户人家那样,有自己成文已久的家风、家规,子孙后代只要遵照执行就行了。虽然没有书面记载,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家就没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规。父母对我和妹妹的家教不是太严格,只要我们做到诚实、和睦、勤奋、守信,一般就不会受到批评和斥责。
  诚实,不能撒谎,这是我一懂事就被灌输的道理。我们村地处偏远,那时条件比较差,家家户户都穷。小时候村里来个货郎,筐里的汽水、糖块和糖精特别吸引人,想买没钱买。有一次我就偷拿了两毛钱到货郎那儿买糖精,买来投到水瓶里,还没来得及品尝,就被母亲发现了,连瓶带水扔出去,我还挨了一顿揍。
  父母要求我们与邻里要和睦相处。我小时候喜欢养鸟,不是把鸟当成玩具,而是当成朋友和宝贝一样呵护。我养过一只俗称“山护门”的鸟,从没长齐羽毛开始养,一直养到它能展翅翱翔。暑假结束时,我准备把它放归山林。我带着养大的小鸟一次次送到远离村庄的野外,它总是悄悄飞回来。没办法,我只能一次比一次将它送得更远。 
  在送出去很多次后,“山护门”离开了我的视线。送走“山护门”的第三天上午,我途径村里一个堂哥家时,他家里传来我那只“山护门”的叫声,那叫声我异常熟悉,于是推门去要。堂哥的媳妇明知这只“山护门”是我养大的,偏不让我进门拿,一口一个没有。我打个呼哨,“山护门”叫得更焦躁了。怎么吵起来的我忘了,反正一个大人一个小孩在大街上骂开了。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听到这事,没问原委,抡起铁锨就朝我屁股上打。村里的叔婶大娘跑出来劝架,都告诉父亲不怨我。“山护门”最终被放出来了,可惜断了一条腿。 
  那天,我挨了父亲的铁锨,屁股火辣辣地疼。父母对我跟别人吵架的态度只用巴掌来解释。不能因为自己有理就不顾惜情面。
  说到勤劳、勤奋,我父母都堪称榜样。那时农村生活是很苦的,我们那儿的山村更贫苦。为了有一个好点儿的生活,父母总是起早贪黑地干活。父亲个子矮,很瘦削。可是,家里的繁重农活大多是他的。我家有二三百棵果树,浇水、施肥、授粉、喷药、采摘一点儿没落下,还比乡亲们管理得更好。农忙时,母亲抽空帮父亲干农活,不忙时,除了做家务,还到山上薅草喂羊、拾柴禾。 
  我父亲不识字,更不知道守信是什么意思,但他知道说话算话。父亲学过果树修剪,村里的父老乡亲们修剪果树会找他帮忙。以前互帮互助不提钱,只是管顿饭。母亲有时会唠叨父亲,哪一片果树该修剪了,哪一片地该锄草了,父亲总是皱眉应承着,照样去乡亲们家帮忙。帮乡亲们修剪果树的事,父亲早都答应下来了,忙不完之前,自家的地是顾不过来的。 
  好的家风,需要一代代传承和发扬。父母用行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我和妹妹在这种熏陶中长大。我们各自成家有了孩子后,又用我们的方式一点点从小教育孩子,必须诚实、和睦、勤奋、守信以及尊老爱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