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玉志和大儿子纪大伟在济南基爱智障人士服务中心。
见习记者 王红星 摄
电视剧《大当家》的热播,自闭症天才月亮和“澜妈妈”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在泉城也有这么一位“澜妈妈”战玉志:27年来,她对患有智障、自闭症的双胞胎儿子不离不弃,并且通过济南基爱智障人士服务中心让更多的智障和自闭症患者得到了康复。
见习记者 王红星
照顾特殊双胞胎
与家人分居13年
11日上午,记者在济南基爱智障人士服务中心见到了战玉志女士,她大约一米六的身高,五十多岁的年纪。眉宇间虽然失去了年轻时的光彩,却并不显沧桑。她说话敞亮,语速稍快,整个人看上去很乐观。在中心二楼一间教室里,一位义工正在教孩子读书,其中一个很热情,主动走来与记者握手。他就是战玉志的大儿子大伟。
1987年家住招远的战玉志二胎产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这时她的大女儿已经9岁了。8个月后,这对双胞胎却被诊断为智力低下,还伴有自闭症症状。随后几年,战玉志和丈夫带两个孩子四处求医,但是情况没有好转。1995年,她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济南。同时停止了药物治疗,转而想把孩子送到智力训练学校学习。
大儿子大伟进了一所智力培训学校。而小儿子华伟,由于病情严重,学校里不肯收。“华伟经常用头去碰墙、玻璃,有时候是用手,水泥墙都能碰下来一块,经常是头破血流。每次看到他撞墙的时候,我都紧紧抱住他,任他怎么撞我,甚至打我,都不放开。”战玉志在济南租了一间房子,自己照看小儿子。而丈夫则带着女儿在老家赚钱养家,过了13年分居的日子。
白天做衣服
晚上摆地摊
跟大部分的智障儿童家长一样,战玉志也曾一度陷入绝望的泥沼。“一个女人,独自带着两个特殊的孩子在济南漂泊,既要照顾他们生活起居,又要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战玉志称,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她。她也受过不少的讥讽,“那一段时间我仿佛也患上了自闭症,害怕出门见人,不敢说话;一走在路上就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战玉志说那是她人生的低谷,她得了颈椎病,失眠、精神衰弱。她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以死了结这一切的痛苦,但她只要一想到孤苦的双胞胎,就立即打消这种念头。2002年,战玉志的丈夫得了胃穿孔,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一。那段时间也是战玉志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她白天批布做衣服,晚上摆地摊贴补家用。
正是由于这分母爱,战玉志才坚持了下来。如今苦尽甘来,她的大儿子九年的义务教育毕业了,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小儿子的情绪也越来越稳定。战玉志后来进入济南基爱智障人士服务中心工作,如今是该中心的主任。而且现在他们一家都在这个中心,大儿子还当上了助教。
撑起不止半边天
而是整个天
济南基爱智障人士服务中心的孩子们都喜欢和战老师在一起,有的人对战玉志的感情比对自己的父母都深。母亲节当天,两个儿子的一句“母亲节快乐”虽然简单,却让战玉志甚感欣慰。战玉志的丈夫纪学庆觉得亏欠妻子太多,“我们这个家过到现在这样,其实全靠她的坚持,她在儿子身上表现出的耐心是我所没有的,在我看来是个了不起的母亲。”纪学庆说战玉志撑起的不是半边天,而是整个天,自己很钦佩她。
每次回想自己的辛酸史,战玉志说她越来越感到两个双胞胎儿子是命运给她的一笔巨大财富,“如果他们是健康的孩子,那可能就没有现在这么坚强的战玉志;我在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是我的孩子让我变成了一个给别人带来益处的人。”
由于战玉志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在了两个儿子身上,她自觉很亏欠自己的女儿。大伟和华伟出生的时候,女儿才9岁。两个弟弟被查出有病以后,这个姐姐也很受打击,心理上也留下了阴影。
由于没有精力照顾女儿,战玉志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学会的骑自行车,也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她更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喜欢上的唱歌。“在我眼里,好像她突然就会唱歌了,还唱得很好,后来上了艺术高中。但我告诉她不能唱,因为家里没钱供养她。”说到这儿,她的语速慢了,眼里似乎要闪出泪光。不过现在女儿工作稳定,并且已为人母,这给了战玉志莫大的安慰。
让“基爱”
传递更多爱
“每个智障儿童都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恐惧。不过很多智障儿童也有特殊的能力,华伟的记忆力就很好,特别擅长记路线。”战玉志告诉记者一个与自闭症儿童打交道的“秘诀”:“无论他们怎么伤害你——在肉体上或者精神上,你都要爱他们。只要你不离不弃地爱他,他就会在情绪平复后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并且永远不会忘记这种爱。就像华伟发病的时候我紧紧抱着他那样。”战玉志希望把她通过母爱治疗的经验分享给更多母亲,这也是她为什么把特殊儿童服务当做她事业的一个原因。
据了解,济南基爱智障人士服务中心成立于2007年,现有18名青少年接受训练。这些患者最小的13岁,大的已经接近30岁,他们除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外,70%还患有自闭症。“母亲节我们邀请家长到中心参加活动,很多家长想把孩子接回去,有些还不愿意走,他们说喜欢我。”战玉志俨然成了这些孩子的“澜妈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