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瑞峰听觉言语康复中心的特教老师毛阿云(右一)在教孩子识别“花”和“树”。 记者 孟燕 摄
花、树、沙子、鼓……这些简单的词语,普通孩子教一遍就会了,但对聋哑儿童来说,要不断重复百遍甚至千遍才能听到含糊的回应。34岁的毛阿云说,这些付出和努力都“值得”,她永远忘不了儿子开口叫“妈妈”那一刻的激动和欣喜。
毛阿云身份有些特殊,她是失聪儿童的母亲,也是济南瑞峰听觉言语康复中心孩子们的特教老师。
本报记者 孟燕
儿子先天失聪
妈妈加入特教
下午两点,在济南瑞峰听觉言语康复中心的亲子课上,快两岁的然然正在跟着毛阿云做“听听”,她戴着助听器,需要分辨出“鼓”和“沙子”。毛阿云敲一下鼓,然后做出夸张的表情和口型,引导然然发声。
康复中心共有70多个孩子,毛阿云带13个孩子,年龄从8个月到3岁不等,然然是其中一个,她左耳无听力,右耳听损程度也很严重。由于年龄小,然然的精力并不集中,在重复了数十遍发音后,终于得到了模糊的回应。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听不见”,毛阿云根本不会从事特教老师的工作。之前她是一名高级育婴师。2009年,毛阿云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可是3个月后孩子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在痛苦迷茫中,她给残联打了电话,询问如何让孩子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当时工作人员向我推荐了现在的康复中心,中心负责人齐相国鼓励我,只要让孩子坚持康复训练,就能像普通孩子一样。”
后来,齐相国见她有高级育婴师证书,建议她加入特教老师的行业。“既能康复我自己的孩子,也能康复别人的孩子。”
怕错过康复期
偷偷给孩子加课
2009年毛阿云在言语听觉康复中心做了一名特教老师。
0-7岁是聋哑儿童的最佳康复训练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效果就不明显了。“孩子的最佳康复期就这短短几年,错过了就补不回来了。家长把孩子托付给我,是分沉甸甸的信任和托付。”毛阿云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时候她还会给孩子们偷偷加上半小时的课,希望他们早日脱离无声世界。
然然的妈妈刘女士坦言,“一般人很难体会到带这种孩子的辛苦,是又急又气又心疼。我们不耐烦了还会打孩子几下,但毛老师脸上总是笑容。”然然刚来做康复训练的时候,经常一上课就打滚、哭闹,而现在则是“一天一个样”,能乖乖跟着老师做发声训练。
课堂上,毛阿云需要长时间蹲着、跪着和孩子们交流,还需要室外跳动、奔跑,她的大腿要比普通人更粗壮一些,这成了“职业病”。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她的口袋里还随时备着一些小零食,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希望孩子们
能进普通学校
现在毛阿云的儿子5岁多了,在一家普通幼儿园内上学,能和正常孩子一样进行交流。“他最喜欢看书了,现在能识1000多个字了,伊索寓言也能自己看了。”毛阿云眼里满是慈爱。
下午3点,上完亲子特教课,然然挥舞着小手,嘴中含糊地发出“拜拜”的声音,跟老师们告别,毛阿云乐得合不拢嘴。
“我最幸福的事情是看着孩子们能背着书包进入普通幼儿园,而不是聋哑学校。”毛阿云强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