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遗址:
兴修水利的历史见证
2014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相公李家村水渠遗址
  桃花山公园水渠遗址
     文/片 刘曰章          
 
  到过桃花山公园的人都见过一段石砌的建筑物,很多人不知是干什么用的,还以为是城墙或是什么,其实那是一段水渠遗址,是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兴修水利建设的重要物证。
  这段水渠遗址是历史的见证,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由于灌溉用的水井很少,农业灌溉成了大问题,全县多数粮田主要以自然降水为主,平均产量较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章丘地势呈南高北低的状态,最北部几个乡镇,如:刁镇、辛寨、高官寨、黄河及绣惠北半部,依靠地势低和靠近黄河的优势,地下水位相对较浅,适合打机井,基本满足了农业的需要。而明水、相公等地方地势较高,附近就是山区,山坡地较多,不适合打机井,只能通过其他方式供水,水渠的建设正是基于因地制宜的水利工程之一。为了尽快增产增收,提高土地的亩产量,县委领导班子集体商议,以高瞻远瞩的发展思路,在全县发动水利和农机大会战。决定兴修水利、建渠引水,实现扩大水浇地面积达到三十万亩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粮食的“渴望”。
  为此,水渠建设工程顺利开工,施工场面十分壮观,明水、相公和绣惠是主要“战场”。仅明水秀水村到南涧溪村八公里左右的距离,建设宽度1到3.5米、高度根据地势不等的水渠,用工达到万人。水渠最低处高两米左右,最高处达到14米左右,工程量非常大。参与会战的人们你争我夺,甩开膀子大干了几个月,就取得了水渠竣工的全面胜利,为章丘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还有就是位于相公李家村附近的水渠,其当时的建设人数也达到近万人,搞得轰轰烈烈。该处水渠拱式跨度较大,西段较高,达到十多米,东段略低,最低处离地面两米左右。据参与建设的老人讲,就这样的跨度建设费了好大劲,先用土堆高,留成拱形,待水泥预制干好后再把土移走,工程量远远超出当初的预想。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程度渐渐提高,机井拥有量能够基本满足土地灌溉的需要,水渠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也就是说水渠从建设到废弃不用,前后一共10年左右的时间。后来因为修路及其他方面的建设需要,大部分水渠拆除,有的已经全部拆除(如绣惠女郎山附近的水渠),没有了踪影。有的残存了不到百米,仍在原址(官庄韩家桥东北方向)。唯有相公李家村的那一段水渠遗址是目前保留最长的一段,有近一公里,也是目前保存最好的水渠遗址,至于今后如何处理难有定论。明水桃花山存留的这段遗址在公园改造时保留了下来,将其作为历史的见证,供人们参观浏览。
  四十多年过去了,水渠往日的辉煌不再,留下遗址,记录曾经的历史,给后人以教育和纪念吧。希望人们继承老一辈人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的精神,努力工作,并珍惜眼下的生活,好好生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