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坤:
力洋五金成了免费阅报点
2014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刘高

  孩子出生后,于学坤就把原来以妻子命名的五金店更名为“力洋五金”,以孩子的名字命名。“我的名字还一直没登上呢。”于学坤笑着说。一路走来6年多,于学坤还是常和朋友谈起当年的艰苦,谈起看了4年的《齐鲁晚报》,他笑着说:“报里的内容跟我店里的货一样多。”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6年前,于学坤借来一万元钱,开起了五金店。租来的店铺里,一半用来住宿,另一半摆放着各类五金杂品。虽然店铺只有10平米,但东西并不少,用于学坤的话就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在4年前,于学坤的五金店搬到了现在大世界附近的市场,店面扩大到50多平米,货物更是摆得满满当当,从细小的绣花针,到仓库里的单人床,从甚至可以赠送的钉子,到三四百元的电动工具,从家居收纳,到建筑管材,应有尽有。
  记者采访时,不停地有顾客进店买东西,于学坤熟练地为顾客找货物、量尺寸、报价格。每一样东西,于学坤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摆放位置,并报出价格,“最早的时候可记不住,还得找个本子记下来。后来干得时间长了,就能全记下来。不仅要记得卖价,更得记住成本价,很多顾客来买东西,喜欢砍价,万一砍破成本价就赔本了。”
将真诚奉为经营圭臬
  这6年多来,于学坤体会最深的,一个是一定要坚持,一个是为人要真诚。
  刚开始时,于学坤生活非常艰苦,“我们吃了一个冬天的白菜。”为了贴补家用,白天妻子看着店铺,于学坤出去送水,这样持续了一年多,手里才慢慢攒下了些钱,生活有了改善,店里的货也逐渐增多。
  有一次,于学坤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顾客到五金店买螺丝钉,老板在仓库里翻箱倒柜,费了好大工夫才找到合适型号的。“就算是买一个小小的螺丝钉,老板也不怠慢,对顾客非常真诚。”于学坤将此奉为圭臬。
  于学坤记得,一个年纪稍微大点的女顾客,因为家里有房对外出租,就在他店里买过好几次水龙头。有一次她拿着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来换,“我一看牌子,肯定不是在我这里买的。”虽然百般解释,但女顾客依然不依不饶,最后于学坤还是为她换了一个新水龙头。“后来,她又来到店里,跟我说她想起来了,那个坏了的水龙头的确不是在我这里买的。”于学坤说,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一次是换打气筒,情节跟这个一模一样。
五金店成了看报点
  4年前把五金店搬到大世界附近的这个市场的时候,于学坤就开始订阅《齐鲁晚报》了。
  每天早上七点多,报纸准时送到店里,于学坤就趁没顾客的时候翻阅报纸。报纸头几版的国内外重大新闻,是他最为关注的部分。“以前的时候,看得非常仔细,经常是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完。但现在工作太忙,顾客一来,就得把报纸放下,而且店里也有电脑可看。”
  “跟网络相比,《齐鲁晚报》更有权威性;跟同城其他报纸相比,内容也更加全面,跟我店里的货有得一拼。”于学坤笑着说。
  于学坤的五金店在小区旁的市场里,往来顾客多,也经常有回头客光顾,到店里看报纸就成了一些老顾客每天的必修课。“他们知道我这里订了几份报纸,每天都过来看,我门口也有凳子,所以早上就经常看到两三个人坐着看看报,聊聊天。”于学坤笑着说,相互都很熟悉了,在这儿看也无妨,“要是人太多,挡着顾客进店,我就吃不消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