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崖有座娘娘庙
2014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发山
 
  莱州虎头崖港口码头东南侧,曾经有座天后宫,占地面积约有千余平方米。天后宫又叫妈祖庙,但当地最喜欢的称呼是海神娘娘庙。香火极盛,尤其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为庆贺娘娘诞辰,各地商贾、船家纷至沓来,举行盛大的庙会,一连三日,请戏,祭海……而今,尽管此庙早已荡然无存,但妈祖文化依然根深蒂固,人们依然延续举办庙会的传统,请戏,祭海,乐此不疲。
  据虎头崖村的老人们介绍,娘娘庙坐北向南,正殿三间,硬山式建筑。殿内佛龛雕有娘娘坐像,两名侍女分站左右。面前是供桌、供器、供品;两边的墙壁上,绘着神灯引航和娘娘救人的故事。大殿台基周围均系花岗岩条石包砌,两侧的廊房里,塑有千里眼、顺风耳和巡海夜叉等护驾站班。院中有香炉,东南面的钟楼里,悬着一只四五百斤沉的大钟。
  娘娘庙兴建于哪年?何人主持?无人说得清。可就这时,有人在临海悬崖发现了一块残碑,它嵌在阴沟出水口的下方,因风雨剥蚀,有些字迹已漫漶不清,加上砌块覆盖,断断续续为:“有古刹……德也。莱郡西原社有虎头崖焉……黎庶咸集,商船往来……故王辉山同众善等……天后圣母宫殿于此也……光绪十一年岁次乙酉年”。由此得知,虎头崖的妈祖庙,原来是由王辉山带头募捐,发动“同众善等”慷慨解囊,于1885年建成。至于王辉山何许人也?我们姑且认定他是南方富商,受过海神娘娘的恩德,许过建庙之承诺,于开埠不久的虎头崖还此宏愿。
  虎头崖沿海渔民对妈祖信仰十分虔诚,至今仍流传着许多有关天后显灵的传说,其中以娘娘送灯、引领渔船脱离险境最为典型。这些传说的原始讲述人,多为亲身经历者,有时间有地点,言之凿凿,让人深信不疑。脱险后的渔民,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庙里还愿,或请戏,或赠袍,娘娘庙终日香火不断。在诸多的传说里,有则故事最为传奇:西原村的任姓渔船,那次遇到九级风暴,眼见船底开了缝,海水喷涌而出,大家吓坏了,一齐跪求海神娘娘保佑。说话不迭,船底转瞬不漏了,直到上岸维修时方才发现,原来是一条刀鱼不偏不歪,恰好塞进船缝里,若非娘娘显灵,事情哪会这么巧!
  笔者9岁那年,和小伙伴们头一遭来到虎头崖。庙会上人流如潮,忽听得有人喊:“黄花鱼船进崖喽!”果见西北海面上,从黄花渔场驶来数条桅上甩着“大红吊子”(红旗)的渔船,甲板上的鱼山泛着耀眼的白光。渔村沸腾了,鱼贩们争先恐后跳上驳船,都想抢个“头水儿”,卖个好价钱。海边“大排档”的师傅们也身手不凡,耍戏法似的,立刻变出一偏篓饱籽饱浆的黄花鱼,扯一条放在案板上,刮鳞、剖腹、加佐料……当地食客喜好干煎或清蒸,登时,朝天锅里响起滋滋啦啦的油爆声。黄花鱼全身蒜瓣肉,口感极佳,又是近午时分,“美不美头一嘴”,食客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掏出伍仟元(第一套人民币,相当于今币伍角)买来一盘,再打上半斤白酒外加油条,坐在桌边大快朵颐……
  虎头崖的妈祖庙,合作化时被拆除,仅前大门拆下来的木料,就建了生产队的八间仓库。几十年间弹指一挥,如今的莱州湾,经济鱼类濒临绝迹,黄花渔场徒有虚名。有时候,我脑里突然蹦出这样一个怪念头:当年的莱州湾百鱼繁衍,渔民们一网两船,虎头崖昌盛一时,莫非真与跪求海神娘娘的护佑有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