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药逐步取消加成,生病无需再“硬扛”
走过30年,药品零差价、医保有报销,百姓看病不那么难、不那么贵了
2014年05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回忆起最初迁址到幸福一带时的荒凉情景,烟台市中医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陈澄远频发感慨。 本报记者 宋佳 摄
  1986年的毓璜顶医院。 (资料片)
     本报记者 宋佳
  “30年前,很少有人因头疼脑热去医院。”
——吕其伟

  “如果母亲能再坚持几年,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北京的神经外科专家了。”
——孙丰

  已是古稀之年的市民吕其伟,回忆起30年来烟台的医疗变化,滔滔不绝。 本报记者 宋佳 摄
走过30年 烟台病床增3倍
  “30年前,很少有人因头疼脑热去医院。”家住海滨小区的70岁老人吕其伟回忆说,一般都是有大病了,才到医院去看病、住院,不像现在,“医院都像大商场似的,全是人。”
  相信吕其伟老人说出了很多市民的心声。近几年,走进毓璜顶医院、烟台山医院、烟台市中医医院、解放军第107医院等市区大医院,见到走廊里不加床的科室那都是稀罕事。
  记者查阅《烟台年鉴》发现,在1984年医院床位数是10007张,在2004年医院床位数是17898张,截至目前,烟台市卫生局公布的医院床位数是41700张。
  一方面是医院治疗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烟台市医疗单位的变化。《烟台年鉴》统计显示,在1985年全市各医疗单位11872个,按照隶属分:市属院(所)13处,县属院65处,乡镇医院238处(包括县分院115处),村卫生室9763个,初步形成市、县、乡(镇)、村医疗网络。
  截至目前,烟台市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5333处。其中,医院151处,乡镇卫生院12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7处,村卫生室3251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442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处,卫生监督所14处,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7处,妇幼保健院(所、站)14处,采供血机构1处,急救中心1处,其他卫生机构18处。
  “如果把1984年的医疗形式比成医疗网络的雏形,那么30年后的医疗网络已经更强、更大、更细化。”烟台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资源更均衡 门口就能看大病
  4月初的清明节,家住牟平区的市民孙丰跟往年一样,带着妻儿驱车回到农村老家拜祭几年前因羊癫疯去世的母亲。
  “一旦发病,谁都不认。”孙丰回忆说,为救治母亲,当初他们筹借了2万元带母亲到北京治病。但远远高于2万元的“天价”医药费给了他当头一棒,兄弟几个被吓得“灰溜溜地从北京跑回了老家”。
  “如果母亲能再坚持几年,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北京的神经外科专家了。”孙丰看着眼前即将投入使用的新的滨医烟台附院,他说,邻居家的小儿子也是羊癫疯,在滨医烟台附院(旧址)做了手术,花了2万多,现在和正常人一样。
  孙丰说,在家门口就能挂上北京专家号,这在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岁月更迭,随着烟台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医疗资源的均衡,孙丰想都不敢想的事就这样成了事实。
  其实,早在1992年,烟台市政府就开始整体布局谋划医疗均衡问题,让中医医院从建德街搬迁到当时尘渣四起的幸福一带。经历此次变动的烟台市中医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陈澄远回忆说,当时的幸福附近仅有一个村落,如今已一片繁华。
  为解决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区中、南、西北、西南部,而东部医疗资源欠缺的实际问题,烟台市积极做工作,将滨医烟台附院引入牟平区。“滨医烟台附院落地牟平,对烟台市医疗资源的格局均衡、东部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牟平卫生局局长孙昌琪说。
生病不再扛 医保作后盾
  “小病拖,大病扛,病危等着见阎王。”一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老百姓反映“看病贵”的一个缩影。昂贵的医药费已让无数家庭短期内陷入了贫困。
  市民吕其伟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他的儿子患传染性肺炎到烟台市传染病医院就诊,住院将近一个月,花了二三十块钱。“应该相当于现在四五千元吧,那时候费用都是自己全部承担的。”吕其伟说。
  在2010年前后,吕其伟听说朋友的儿子患肺炎在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费用花得不少,但是由政府补贴一部分、新农合报销一部分,最终个人只承担了2000多元钱。”吕其伟说,30年前,普通老百姓看病全是自己掏腰包,现在政府承担一部分,减轻不少压力。
  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让城乡居民真切感受到医保给他们带来的实惠,2013年再出新规,山东省内异地就医可即时结算,其中烟台包括毓璜顶医院、烟台山医院等七家医院纳入异地医疗联网结算平台,省去了患者异地就医报销医药费的诸多麻烦。
药品零差价,买药负担轻不少
  为防止“因病返贫”,烟台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几百种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并实行零差价销售,有效解决居民“买药贵”的困难。
  作为烟台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龙口和蓬莱市5所试点医院从2013年1月1日起,全部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
  “去年春节过后,到医院买药的人明显增加。”龙口市人民医院门诊导医李丽说,有时药房的工作人员都要早到晚退。
  在蓬莱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部分不经常看病的市民没有完全感受到药品零差价带来的实惠,但对于定期来开心血管药的市民徐秀英来说,感受颇深。
  “复方丹参滴丸原来29块8毛钱,现在25块9毛钱,便宜近4块钱。买这一次药,就比以前能便宜近百元。”徐秀英说,药品零差价,他们这些需要常年服药的中老年慢性病人获益最大。
  蓬莱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陶萍说,一些治疗实体肿瘤的药,动辄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元,15%的药品加价是很大的数额。自2012年5月,先是150种基本药物将15%的价格砍掉,同年6月底,基本药物全部按进价销售。10月8日,降价涉及到200种非基本药品种;2013年1月1日,其他共806种非基本药物,包括613种西药品种和193种中成药,全院共1481种药品全部纳入零差率销售。
  记者从烟台市物价局获悉,在2014年价格改革中,烟台县市区公立医院价格改革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将加快推进莱州市、招远市、海阳市、长岛县公立医院的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减轻患者负担。
  如今的毓璜顶医院。 院方供图
  1986年,毓璜顶医院投资428万元建成了内科病房楼及连廊,建筑面积10669平方米。近30年过去了,如今的毓璜顶医院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万余平方米,开放床位2200余张,年门诊量160万余人次,成为烟台市最大的综合性医疗保健中心、三级甲等医院、烟台市涉外定点医院。
预防接种,烟台减少死亡近9万人
  据《烟台年鉴》显示,1948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仅35岁,死亡率高达31.9‰。据1990年统计,人口死亡率已由1948年的31.9‰,下降到4.75‰,下降了27.15个千分点。
  “之前死亡率高、寿命短,一方面是治疗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则说明了预防意识差。”烟台市疾控中心预防免疫科科长李波说。
  “之前,接种证的办理都是新生儿出生1个月后,到接诊门诊办理第一次接种。”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姜梅介绍,现在接种证直接进产房,新生儿一出生就有自己的接种“档案”。
  “自2012年开始,接种证前延到产科,这样能保证预防接种从源头开始,一个也漏不了,尽早产生免疫保护。”李波说,全市共有59个产科接种室,18处大中专院校接种室,11处大型厂矿企业接种室,11个特殊人群接种室。
  “不少市民反映,接种门诊服务半径大、距离远,尤其是农村地区。”李波说,因此,最新要求城区接种门诊服务人口控制在5万,服务半径不超过3公里。全市新增接种门诊27处,新增固定接种站28个,要求各地在4月份之前完成全年规划任务的50%,在9月底之前完成全部新建、扩建任务。
  来自市疾控的统计显示,自1963年实施预防接种以来,全市脊髓灰质炎、白喉、流脑、乙脑、麻疹、百日咳六种传染病累计减少发病521.9万人次,减少致残201213人,减少死亡89723人。
编者按
  对于一个人来说,30年意味着而立;对于一座城来说,30年意味着更多。就医疗方面来看,床位增加、医保完善、药价降低……这些都在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越来越惠及民生。
  细数走过的30年,本报同大家一起分享烟台的医疗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