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生活贫富,有家就有爱
国际家庭日,本报记者记录下菏泽俩最美家庭的爱与感动
2014年05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菏泽市妇联主席梁惠民(右二)来到潘志愿家慰问。本报记者 张建丽 摄
  巨野县妇联负责人将市级“最美家庭”奖牌交到张长妮手里。通讯员 满常学 摄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菏泽市妇联主席梁惠民来到“最美家庭”潘志愿家中,为其送去“菏泽市最美家庭”奖牌和2000元慰问金。次日,巨野县妇联有关负责人也来到“最美家庭”冯其良、张长妮夫妇家中慰问。本报记者紧跟两次活动,得以收获并记录下两个最美家庭的温暖。
定陶县潘志愿家庭: “无论她会不会醒, 我都不放弃” 本报记者 张建丽
  潘志愿的家在定陶县南王店镇长寨行政村。2003年,潘志愿的妻子李秀兰突发脑溢血,尽管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再也没有醒来。2004年上半年,李秀兰因患上了大腿动脉血栓被截去了右腿;下半年,又得了大脑脑干堵塞,另外还查出患有重度贫血和心脏病。十多年来,各种并发症威胁着老潘妻子的生命。
  为了延续妻子的生命,潘志愿花去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务。每次妻子住院,他就睡在医院的走廊上,哪怕是寒冬腊月,为的仅仅是能省下一些钱;为了让妻子有个更好的居住环境,他“豁出脸面”借钱买了一台空调,而实际上,他家的院子连大门都没有……
  每4个小时喂一次饭、每2个小时翻一次身,这样的动作潘志愿已经做了10多年。子女都在外地为了母亲的医药费拼命挣钱,照顾妻子的重担便压在了潘志愿一个人的身上。10多年来,他从来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在照顾妻子的日子里,潘志愿几乎学会了所有护理病人的方法,从打针喂饭到推拿按摩,再到端屎端尿。
  “她为家庭付出这么多,无论如何不能对不起她!”潘志愿坚定地说道,“我不会放弃她,无论她变成什么样子,也不管她会不会醒来!”
巨野县冯其良、张长妮家庭: “孝敬老人, 是给孩子树立榜样” 本报记者 李德领 通讯员 满常学
  冯其良、张长妮生活在巨野县核桃园镇乐土村,夫妇俩曾是本报的报道对象。
  今年4月10日,记者在这个家庭采写出的《只要老人开心,再苦也无所谓》一文,报道了张长妮精心照顾婆婆的事迹,文章见报后感动了一大批读者。
  今年60岁的张长妮自嫁到乐土村后,就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由于家庭的变故,照顾老人的重担落在张长妮一人身上。尤其在2008年婆婆冯张氏患上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后,张长妮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冯张氏逢人就说:“俺儿媳妇比闺女都孝顺。”
  生活中,张长妮不仅尽心尽责地照顾着婆婆,由于家庭原因,还先后帮助弟弟和小姑子成家立业,与邻里关系相处也很和睦。
  近日,在由菏泽市妇联等单位联合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评选活动中,该家庭被评为“菏泽市最美家庭”。16日下午,巨野县妇联副主席乔桂芳、王春华来到张长妮的家里,给张长妮进行授牌。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每个做子女该尽的义务,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这样做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张长妮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