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6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5月30日上午,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后薛村,朱秀芝家的黑米粽子正在包制中。 | | 朱秀芝家一片忙碌,屋外她的妈妈正在制作粽叶,屋内她和亲戚正在热火朝天地包粽子。 | | 用清水冲洗蜜枣。 | | 粽子装进大锅,需要通过劈柴烧制近1小时然后出锅。 | | 凌晨4点半,朱秀芝从家中出发,前往济宁城区卖粽子。 |
|
文/本报记者 范少伟 通讯员 李宗顺 片/本报记者 张晓科
5月31日早晨四点,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后薛村,朱秀芝把热气腾腾的粽子装进电动三轮车,迎着晨曦,向济宁城区出发了。端午节,是她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每天能卖出上千个粽子。虽然辛苦,但是卖完粽子时的轻松和快乐让她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晒干的苇叶放在水里高温煮十多分钟,捞出来泡在凉水里,一条一条层叠放好,七八条苇叶做成了一个“粽叶”。5月30日下午两点半,朱秀芝双手翻腾着泡在水里的江米,自来水哗哗淌着,水流声带来一丝夏日的清凉。母亲陈正兰将泡好的苇叶折叠起来放在桶里备用。 朱秀芝今年42岁,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包粽子,到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平时每天卖二三百个,端午节之前的一个星期最忙,每天卖上千个,除了丈夫外,老母亲也来帮忙包粽子。在济宁城区花鸟鱼市场卖粽子的时间长了,朱秀芝有很多老主顾,为了吃到她包的粽子,大早晨骑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她摊位上买粽子。 苇叶是今年刚收获的,新鲜,晒干后放在仓库里,用时在锅里高温煮,而江米则需要泡四五个小时。下午两三点钟开始包粽子,将江米、蜜枣放到折成漏斗状的苇叶中,用麻线扎好,眨眼工夫,一个四棱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朱秀芝一小时能包一百多个,到晚上八九点钟,上千个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煮,煮四五十分钟后再焖四五个小时,直到早晨三四点钟出锅。 后薛村包粽子有600年的历史。长沟镇自古是水旱码头,商贾云集之地,600多年前,一南方客商坐船沿运河到长沟,被长沟纯朴的民风吸引,落户长沟镇后薛村,也把包粽子的技术传给了后薛人。那时男女老少的后薛人提着篮子到桥头卖粽子并以此为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