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垃圾场”,如今生态河
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全流域治理见效果
2014年06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正在整治中的大沽河。 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受益于近年来的大沽河全流域综合治理,这条青岛市的母亲河已经从垃圾场彻底变身当地的生态绿轴,很多沿岸乡镇还搞起了生态旅游,启动了绿色发展新模式。

  本报记者 姜宁     
  
  驱车奔驰在大沽河堤顶道路上,两岸的风光尽收眼底,由大沽河小沽河冲积出的河畔三角洲生态湿地分外惹眼。一直向北行驶,到产芝水库长达一百多公里的路面上没有任何阻碍。
  “前些年,一旦要准备新农村建设或者别的什么应景性的检查,大家都是把各种垃圾,甚至牛粪都往大沽河里倾倒,大沽河成了垃圾场,不过现在经过治理之后,这条母亲河又恢复了原有的风采。”莱西市店埠镇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大沽河水由黑变清,仅仅用了两三年的时间。
  而据大沽河即墨段刘家庄镇的村民介绍,在大沽河流域综合治理之前,偷采挖沙的情况也很普遍。“基本没人管,很多人都半夜来挖沙再出去卖。”刘家庄镇一位村民说,这些人在偷沙之后,还留下了很多大坑,孩子放假出去玩的时候掉进去的话基本就没命了。“现在监管严了,处罚重了,基本能够杜绝这种偷采沙子的行为。”莱西市店埠镇党委秘书王红才说。
  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河流,由北向南流经青岛的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城阳五个区市,流域面积4781平方公里,占青岛市域总面积的45%,被称为青岛的“母亲河”。  
  2012年2月8日,青岛大沽河治理工程正式启动。这次治理的目标是,通过三到五年努力,实现大沽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贯穿青岛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和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初步建成大沽河生态经济新区。
  重点实施防洪、水资源开发、道路交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现代农业化基地建设、小城镇与新农村示范建设等七大工程。使大沽河的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同时,实施梯级拦蓄工程,形成连续水面,增加河道蓄水、供水和水源涵养能力。

沿河乡镇搞起生态游 大沽河规划10个主题旅游地段
  2013年底,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出台了《大沽河旅游生态轴带规划》,将围绕大小沽河及其两岸旅游资源和特色项目,打造大沽河旅游发展的景观轴、动力轴与辐射轴,共划分10个主题旅游地段,在各主题地段规划建设核心旅游项目,打造主题旅游产品。将打造莱西姜山、即墨古城等5大旅游区和莱西市店埠镇、平度市云山镇在内的13个特色旅游镇,促进大沽河沿岸的发展。
  青岛市环保局还制定了《大沽河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定期跟踪评价大沽河水质现状与变化趋势,干流、支流布设了21个监测断面,按期进行采样监测,每季度编制水质通报,并将水质监测评价情况通报到大沽河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基本实现污水不入河。       本报记者 姜宁

“河边”这些事 请告诉我们
  河流污染请你举报:如果你家乡的河流正在承受污染之痛,如果家乡的乡亲没有干净的水饮用,如果发现有人正在排污却没有人来管,你都可以告诉我们,本报记者将赴现场进行调查采访,曝光那些乱排乱放污染河流的行为,以及治污不力的企业和部门。
  江河卫士请你推荐:作为本报“步行齐鲁·家乡的河”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发起寻找“江河卫士”的公益活动。我们将从众多的报名者中,选出长期致力于保护江河湖泊或水污染治理的“江河卫士”,给予每人5000元的天天正能量公益奖金奖励。
  河流故事请你讲述:本报即日起开设“我家门口那条河”栏目,请读者自己讲述记忆中的家乡那条河。稿件不要超过800字,可以讲述河流的来历、典故,也可以讲述个人与河流的故事,还可以对家乡的河的治理建言献策。要求内容一定要真实、可考,不能虚构和道听途说。电子稿件请发邮箱:56336289@QQ.COM;来信请寄: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 齐鲁晚报家乡的河栏目收,邮编250014。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