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
小创口大治疗
2014年06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微创手术,顾名思义,就是微小创伤的手术。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偶然完成了第一例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他大概没有想到新的医学里程碑因此诞生。如今,LC已被誉为微创手术中的“金标准”。上世纪90年代,微创手术传到了中国,目前已延伸到大多数外科手术中。在微创时代开启的今天,医学已不仅致力于疾病的治愈,将副伤害降到最低,改善与保证生活质量同样是必须的。
  本报记者 李钢 徐洁 
本报见习记者 陈晓丽 
 ◎切10厘米口子只需4个孔
  4月1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室,一台LC手术正在进行,为一名胆结石病人摘除胆囊。LC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英文简称,世界第一例微创手术即由此开创。1991年,山东省十大名医、山东大学腔镜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牛军教授在我省完成第一例LC。迄今,90%的胆囊切术手术都是通过腹腔镜而非开腹进行的。
  LC手术中,医生在病人肚脐眼附近开4个1厘米大小的操作孔,经此将手术器械伸入腹腔,携带微型摄像头和光源的腹腔镜将腹腔内的情况“直播”在屏幕上,医生看着屏幕进行腹腔内的操作。
  在此之前的胆囊切除手术,需要在病人肋缘下开10厘米长的口子,术后经过3—4层关腹,创伤大。微创手术大大减少了对脏器的损伤和对脏器功能的干扰,术中几乎不出血,手术后6—8小时可下床,更为重要的是,微创手术视野比较清楚,血管处理会更精细。
  在齐鲁医院,通过微创手术摘除胆囊的病人最大年龄为93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本康说,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广泛应用于切除手术,如肾脏肿瘤切除、肾上腺切除等。
  史本康说,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微创切除手术不需要再打开腹腔,而是在相应位置开孔,然后将操作设备伸进去进行切除。微创手术能让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牛军介绍,在普通外科领域,除了应用于胆囊、阑尾摘除外,肝脏、胰腺以及胃、结肠部位的肿瘤摘除、胃肠溃疡、炎症等疾病的手术治疗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微创技术。
  山东省胸科医院胸腔镜诊疗科副主任医师金明华表示,传统的开胸手术要在胸部切开一个33—35厘米的切口,还要剔除1—2根肋骨。在胸部疾病的诊断技术中,胸腔镜也是简单、微创的检查技术,“以前,只是为了检查确诊病情,就要进行一次开胸手术。治疗时还要再进行一次开胸手术,患者及家属往往难以接受。”

 ◎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不留疤
  4月12日,陈玲来到山东省交通医院耳鼻喉中心王虎医生的诊室,从半年前开始,她每次躺下休息,就有血液流入口腔,醒来满嘴都是血腥味,这让她十分担心。经拍片检查,王虎医生诊断为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
  王虎说,当人体平躺时,鼻咽部血压会比站立时高,增生部位血管扩张、破裂,因此,血液流入了口腔。他用鼻腔镜微创手术为陈玲消除了增生组织。术后不需要住院,陈玲就可以正常上班了。
  与之前提到的微创手术又有所不同,利用鼻腔这一自然通道进行的手术,对病人体表没有任何伤害。王虎说,在微创手术应用于耳鼻喉疾病治疗前,不少鼻部手术需要进行“鼻侧切”,“我快60岁了,仍然接受不了脸部留下疤痕,可以想象这种手术对病人伤害之大。”
  史本康介绍,目前,内镜技术经自然腔道进行许多微创手术,这又是一大进步,“通俗地说,腹腔镜技术需要首先建立通道,也就是在身体适当位置‘打眼’,而内镜技术是利用身体本身存在的通道(在泌尿外科像尿道、输尿管等就是天然的通道),将内镜联合电切、激光等技术,进行相应手术。”
  史本康说,目前,膀胱肿瘤、输尿管肿瘤等,都可以利用内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如膀胱肿瘤,利用传统手术方式,就要在肚子上开刀,不仅刀口大,复发几率还高,这就要多次手术。利用内镜技术,不仅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还能降低术后黏连发生几率,有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除了腹腔镜和内镜技术,在泌外领域的微创技术还有经皮肾镜技术,这种技术在治疗肾结石及上段输尿管结石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史本康说,这种技术俗称“打洞取石”,即通过经皮肾镜在腰背部开一个1厘米的皮肤切口,用一根纤细的穿刺针直接从切口进入肾脏,置入肾镜,使用超声弹道碎石机或钬激光击碎结石并取石。
  如果仅仅是创伤小,微创尚不能称为突破性的进步。史本康说,微创技术还可以提高手术的质量,“与医生的眼睛相比,腹腔镜、胸腔镜等可以将肿瘤、血管放大,放大后的图像转到电视屏幕上,这样看得更清楚,操作精准、清除率更高。”
  以鼻部手术为例,王虎介绍,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即通过超声聚焦,使手术目标更为精准,病变组织尽量清除,好的组织尽可能保留,如果好的组织损伤过多,将影响鼻子的功能,给病人带来痛苦,当下讨论比较多的“空鼻症”就是如此。
 ◎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手术
  微创手术仅仅发展了不到30年,如同所有的医疗手段都无法做到100%,微创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史本康说,虽然医生尽可能地采用微创手术,以降低手术对病人的伤害,但在泌外领域,有些手术无法利用微创技术,“像肿瘤比较大的时候,达到10厘米以上时还是要开刀修补。”此外,微创手术要求医生对解剖学非常了解,手术前要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制定各种预案。
  在甲状腺肿瘤的切除中,微创手术的术后副作用大,临床应用也不多。牛军介绍,如果以微创手术摘除甲状腺肿瘤,需要在乳晕或腋下打孔,向患者颈部和胸部的皮肤下充入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为手术操作留出空间,这样将造成患者内部创面大,过后皮肤松弛,影响美观。
  在耳鼻喉领域,微创技术仍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鼻侧切手术。微创对于耳鼻喉部位的管腔塌陷病症治疗也无能为力。
  目前,脏器移植也必须进行开放式手术,不过,在摘取供体脏器时,已经实现了微创。例如,肾脏移植手术,可通过腹腔镜手术在供体内取出肾脏,然后通过对接受移植的患者进行开放式手术实现移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供体的伤害。
  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高昂的手术器械成本,使经济条件不好的病人不得不放弃微创手术,宁愿选择痛苦更大的开腹手术。
  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例,手术中必须用到的超声刀、能量平台与止血夹等器械,大多是国外进口的,一台手术光材料费用就3000元左右,更为复杂的胰腺肿瘤摘除手术光材料费用就要过万。这些进口材料不属于医保范围,需要病人自己承担。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尝试用机器人进行微创手术,比如有些医院已经开创了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一手术需要完成多个器官的切除和复杂的消化道重建,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几率高,医生操作机器人进行手术,可减少误操作,且手术器械构造精致,可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精细手术操作。
  齐鲁医院肝胆外科彭程博士介绍,还有科学家提出在人体中植入微型机器人完成手术操作,比如将机器人植入胃中进行手术,不过这还存在于理论构想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