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白鹅,杂草变成“金”
惠民皂户李镇苗木基地引进林下养鹅模式,实现经济、环境双丰收
2014年06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皂户李镇万亩高标准苗木种植示范基地,赶鹅人正在挥舞长鞭赶鹅。
     南方考察开拓思路
引进白鹅巧妙除草

  “这三万只小鹅,我们分成了四个区域,咱们现在的这个区域是第二区域,共7500只,有效林地面积1500亩,外围全用半米高的简易网围住。可别小看这些小家伙,用不了半个月,这1500亩林地里的草和菜就会被它们‘消灭’得干干净净,留下的是这帮小家伙们的粪便,成为了林地里的有机肥料……”茹园苗木负责人李金波说。
  每年春夏季节,满地野草和野菜让苗木种植户头疼不已。他们每年都要拿出一大部分资金进行专门除草,但除了又长,只能增加生产成本。对于万亩高标准苗木种植示范基地而言,1.2万亩的除草任务更是耗资大,费时又费力。一次,李金波和几个苗木种植代表去南方考察苗木种植技术,南方的林下养鹅项目让李金波眼前一亮。
  考察回来后,李金波毅然投资50多万,先后分两批引进了3万只皖西白鹅和台州白鹅,在基地林场主干沟渠附近设置了4个养殖点,建起了8个标准大棚,并在每一方林地内开辟了一条小沟渠,引入水源,以方便白鹅喝水、降温。目前,已投放3万只小鹅,分四个放养点,每个放养点有7500只鹅,承担了1500亩林地的除草任务。“第一批鹅放养了近2月,现在约有5斤重。每只鹅每天至少能吃掉三四斤青草野菜,每方林地400亩左右,最多二十天,就被它们吃得干干净净,绝对没草没虫。”李金波自信地告诉记者。
林下养鹅生态互补
经济、环境双丰收

  “林下养鹅,按保守估算,一年下来每亩地可节约除草用的人工、农药费用约200元左右。同时,鹅粪作为最好的天然有机肥直接排泄在林地里,每亩还可以节省130元左右的肥料成本。”李金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该苗木基地现有各类苗木1.2万亩,以胸径2公分左右的白蜡、国槐等常规树种为主,栽植株距较大,林间杂草丛生,为林下养鹅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饲料。养在林下的鹅以吃草为主,每只成本只有40元左右,但如果采用圈养,每只鹅的成本至少需要80元。同时,林下吃草的鹅属于纯天然绿色食品,成品鹅的市场售价至少比圈养鹅要高出2-3元,利润非常可观。
  林下养鹅模式主要是利用林间丰富的杂草来放牧,实现天然健康养殖,也可省去除草剂和减少人工投入,降低环境污染,还可利用鹅产生的粪便与吃剩的草渣、树叶混合,快速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此外,树林还能减少阳光直射,降低鹅舍内外温度,整体实现循环养殖。
  李金波的林下养鹅模式,是林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走出了一条生态立体种养之路,同时对生态环境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计划投资60万元,扩大养殖和加工规模,争取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养鹅行列中来,可带动当地农户300户,年助农增收6万元以上。”谈起发展前景,李金波信心满怀。
  为了确保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李金波组织林业、畜牧、种植方面的专家,深入农户开展科技培训、服务活动,既有集中培训又有分散指导,加强了对农民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使广大林农学会科学经营、科学管理,掌握最新科技知识,实现林下开发的最大价值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组合。
  树木成林,林中生草,草能生“金”;林下养鹅,地肥鹅壮,壮得“白银”滚滚。近日,惠民皂户李镇万亩高标准苗木种植示范基地内此起彼伏的“嘎、嘎”声从树林中传出,3万只白鹅或在树荫下悠闲地吃草,或在水渠中追逐嬉戏。林下养鹅模式省去除草剂和减少人工投入,实现经济、环境双丰收。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文彬 本报通讯员 李光锋 耿沛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