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作卤面
2014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邹青

  地骨皮是一种生长在山上烂草地里的菌类食物。黑色、片状、大小不匀,类似黑木耳。它只有在夏天和秋初季节才有,用地骨皮开卤吃面,味道可鲜了。
  小时候,我生活在山沟里的山前村,村里一共有25户人家,不足百人。在村的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都是些起伏不一的小山,东北面的两座小山还有个故事。小时候听老人说:“二郎神当年路过此地累了,就坐在这里休息,将两只鞋脱下来歇歇脚,把鞋里的泥沙磕在此地。人走后,人们发现,这哪是两堆泥沙,而是像模像样的两座小山。这说明二郎神的脚之大,直到现在还被传为佳话。”
  到了夏天,在那涝阴的天气里,小雨绵绵,山里的花草树木茂密之极,唯独在那些不起眼的烂草地里,可以找到又黑又亮,几乎透明的地骨皮。在阴雨天的时候,我就奔上几个小伙伴,带上雨具,提着篮子,蹦蹦跳跳,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不知不觉来到山岗上,开始到处找地骨皮。地骨皮有片长大的,有小的,捡的时候要睁大眼睛好好看着,别带上烂草,带上泥沙。一上午下来,多的时候能捡一斤左右,少的时候捡不到半斤。回家后,奶奶看捡多了就把它洗干净,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干了把它储藏起来,留作平常做卤面吃;捡少了不值得晒,当天中午就做卤面吃了。到菜园里割上把韭菜,把地骨皮和菜放在一起,再打上个鸡蛋开汤,这样卤菜做成了,浇在地瓜面面条上(平日不舍得吃白面),全家老少美美吃上一顿,感觉特别开心。
  晒干的那些地骨皮,等过了夏季再吃,吃时把它泡泡,在原来基础上再加点肉末做成的面卤,味道更鲜。还可把干地骨皮漂洋过海,寄给远方的亲人。记得那时候,爸爸在上海当兵,奶奶每年都要寄些给他。他回家探亲时,吃奶奶做的打卤面,百吃不厌。临回上海时,把家里所有的地骨皮划拉划拉都带上了。说带回去给熟人纷纷,也教他们用地骨皮做打卤面吃,享受一下咱们家乡的美食口味。
  我多么渴望再能回到家乡,吃上一顿用地骨皮做的打卤面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