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姐的麻辣鸡
2014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岩

  南洪街上的麻辣鸡多得是,梁记、熊老头、高记等等,与南洪街市场一起经历着繁华、搬迁、落寞与重生。从起初的小打小闹,到现在出现了连锁经营,虽然有的已经关门消失,但专注经营的几家麻辣鸡店还是把这非本土的美食作成了南洪街小吃的一大的特色。
  说起南洪街的麻辣鸡,不能不说高记。老板娘40多岁,土生土长的烟台人,姥姥却是四川人,受她母亲的影响,姨妈、舅舅也纷纷来到烟台,1989年姨妈在南洪街开了第一家麻辣鸡店。那时候,没有名字,只是个小摊位,白天拉出去晚上推回来,没啥知名度,好多人看着满是红红的辣椒油还不太愿意吃。随着姨妈的踏实经营,热情待客,麻辣鸡开始被人熟知,好多人开始到南洪街上专门找她,后来姨妈瞅准了机会,去桃花街上开起了川菜馆。1996年高大姐接手姨妈的麻辣鸡手艺,树起了字号,专门潜心做起了高记麻辣鸡。她的舅舅们则创立了“熊老头麻辣鸡”在烟台的各个区开起了连锁店。店越开越多,以至于人们提起麻辣鸡就会想到熊老头。而高记却没那么热闹,不管南洪街如何变化,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小店,随着南洪街市场迁去机床附件厂后又迁回来,店面没增没减,没大没小,员工走了又来,始终就是两三个。
  高记麻辣鸡在南洪街的中段,门头小得似乎要被挤没了,不留心就会一步跨过去。老板高大姐干净、干练,齐耳短发一丝不乱地别在耳后,纹了眼线的眼睛亮晶晶地有神采。每天在这个小店里进进出出,忙里忙外。一米宽点的玻璃展柜摆在门口,里面摆了六七样鸡爪、鸡胗、牛肉和芦笋、腐竹,干干净净地白纱布分开了她和这些原料。小店里一两个或者两三个中年妇女在跟着忙活。高大姐称好了分量报出价钱,她们就在里面切好,加料、装袋。小小的屋子流水线似的流程,让人觉得井然有序,丝毫不觉得拥挤压抑。
  她的麻辣鸡的麻辣味道与别家不同,她的香味敦厚、浓郁,而别家的往往是辣得尖厉,像要划开你的嗓子。几次探询,高大姐才吐露一二:“家传的手艺呢,料也得正宗,榨辣椒油的火候也不是马马虎虎的!”她一边忙一边断断续续地说给我听,“辣椒是麻辣鸡的魂,味道地道与否关键就看辣椒了。有的家做不到我这个辣椒的纯度,味道差得远了呢!辣椒不行,其他的料再怎么调也没用!我的辣椒是老家人从四川发来的,每个星期都要发,现在全用快递,方便得很。”
  问及她有这么好的原料条件,又有家传的好手艺,何不自己也像舅舅一样开连锁店,扩大点规模呢?高大姐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去想那么多,够吃够喝就行了,赚多少是多?”她又呵呵一笑,“还有不如我的呢,倒了几家了,前些年这条街上的麻辣鸡哪止这些!”她恬淡的话里也有些生意不错的暗自庆幸和成就感。
  她的门前不拥挤不冷清,很多人都跟她相熟,付钱找零像是余外的事,家长里短的问候到成了卖与买之间谈论最多的话题。高大姐言语不多,点到即止,给人的感觉不啰嗦还热情。
  虽然忙活点儿,却可以从高大姐的衣装、打扮上看出她是个精致的人。红白相间的花格子围裙飞着大块红色的荷叶边,鲜艳的颜色衬得人面色红润,淡淡的底妆配着暗红色的口红,很合她的肤色,显得她光鲜、精神,这与那些天天疲惫拖沓、不修边幅的生意人截然不同,不难看出,能有这装束的人定然是一个会生活、会经营、会把日子安排妥帖的人。
  再普通不过的小生意人,有着自己珍视的手艺,过着精致的生活,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日子。其实,这不难,有了恬淡的心,一切都会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