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毕业生:拒入俗流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林少华
  本科生毕业、研究生毕业、博士生毕业——毕业的季节,放飞的季节,鸟儿们欢快地扑棱着翅膀从树上飞走了,飞向山那边,飞向海那边,飞向天那边。作为老师,尤其我这样年老的老师,心中涌起的,较之放飞的欢欣,有时更是自己飞不走的寂寞和感伤。是的,只能默默注视鸟儿们渐飞渐远,任凭自己在原地老去。他们或她们年年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八,唯独老师又准确无误地刻录一圈年轮,而世人很少留意老师的眼神、老师的心情。这很正常,鸟与树之间,有谁会在意树的感受呢? 
  放飞的仪式,不用说,是毕业典礼。这差不多是师生们最后一次正规集体会面,典礼过后师生就同是“社会人”了,平等了。因此,老师们中间总要出一位代表上台对毕业生们讲几句话。我不是代表,没上台。我想在台下、在这里,另外对毕业生们讲几句话。
  讲两点。一点是拒绝平庸。你们到我这个年纪,至少有三十年时间。而三十年时间,完全可以使你们成为著作等身、名扬一方的学者,成为带甲百万、决胜千里的将军,成为力挽狂澜、化险为夷的商界企业界精英,但也可以使你们庸庸碌碌、默默无闻。世人的百分之九十九难免如此。要做百分之一!一个没有佼佼者、没有精神贵族的民族,哪怕再有票子房子车子,也是永远站不起来的民族。
  第二点是拒绝庸俗,拒入俗流。庸俗和平庸不是一回事,庸俗比平庸可怕得多。《红楼梦》中,宝钗之所以始终没有赢得宝玉的爱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宝玉嫌她小小年纪便入了俗流。作为老师,不希望你们在社会这个庸俗场、这个大染缸里,转眼学得趋炎附势、八面玲珑、勾心斗角、投机钻营。诚然,很难要求你们人人都像古之屈子那样具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悲壮而高贵的情怀,也很难人人都像今之史学大师陈寅恪那样即使在黑色十年也敢于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你们至少可以在心中为自己保留一角未被世俗浸染的园地、一分纯真、一分圣洁。人的真正幸福,绝不取决于衣香鬓影、灯红酒绿、西装革履、前呼后拥,而取决于静夜烛光中是否拥有安顿灵魂、驰骋情思的心间净土,一分慈悲与温情。
  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拒入俗流还意味着要有社会担当意识,要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进入“大丈夫”精神境界。换言之,洁身自好、片云独飞的清高和优雅固然不可或缺,但不能忘了“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那种天风海涛的阳刚世界,不能忘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那种热切感人的家国情怀,不能忘了“铁肩担道义”、“心事浩茫连广宇”的赤子之心。而在修辞方式上,或许崔卫平教授的说法更为你们所熟悉:“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我相信,老师相信,读书种子不绝,经纶之心不死,青云之志不堕,我们的民族就总有一天会走出消费主义时代和“拜物教”的精神困局,振翅遨游于天地之间,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文化大国。 
  而我,将在这里长久守候。“我们会在这里长久守候。即使夜深了,也会给你留着灯,留着门——只是,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而且,我们相信,你是有出息的孩子!你们会是有出息的孩子。”这是北大教授朱苏力老师的话,也是此时此刻天下所有老师最想说的话。请你们记住,请你们相信!
  (本文作者为著名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