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吐槽:眼里没活儿、跳槽多、不懂人情世故
90后入职一年:我们也在进步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年是90后高校毕业生集中毕业的第二年,此后用人单位将迎来90后入职时代。记者近日采访省城多位入职一年的90后员工及其同事,发现90后工作中存在新技术适应能力强、跳槽多、工作主动性不强、职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弱等特点。不少企业已开始针对90后员工更新管理思路。

本报见习记者 王皇 实习生 刘雯 赵洋           
□追求理想和新鲜,不少90后一年跳槽多次
  记者采访在省城IT公司、招标公司、公务员单位、事业单位的任职人员发现,企业中90后稳定性较80后低。
  1991年出生的贾小佳大专毕业后在济南某IT公司上班,工作已有一年,他对自己90后同学的印象就是跳槽频繁。“跳得最多的一年里跳了六次,有的新工作做了两三天就换了,一年跳三四次的比较多。”从事相关研究的前程无忧市场部高级经理赵争女士表示,数据显示,90后的稳定性不如80后。“2013年全行业平均离职率为16.3%,其中90后应届生离职率高达22.7%。”
  在某招标咨询公司负责招聘工作的王经理眼中,90后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爱跳槽,对工作的忠实度较低,不太重视工作的前途,更看中待遇等即时利益。
  贾小佳说,跳槽主要是因为已有待遇和工作氛围达不到预期,经过跳槽待遇能迅速提高,但理想的工作氛围却很难找到。“IT从业者不少通过跳槽提高收入,同学里有人从刚毕业的每月2000元左右多次跳槽后涨到了五六千元,还是觉得工作环境无法满足要求。”
  浪潮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苏玉玲说,公司去年开始有大规模90后进入,部分90后员工工作上手快但持续性不强,工作一年后对工作内容的兴趣下降,更换工作的频度比70、80后高。“他们跳槽的目的性不明确,不少人跳槽时并未找到新工作。但他们非常乐于尝试,向往北上广等大城市。也有一部分人在工作中找到了感兴趣的内容,继续坚持。”
  赵争认为,90后工作后有一段较长的探索期,他们中大部分人是独生子女,喜欢从自身出发,看重自己的真实想法,当然不少人家庭条件较好,家人也支持他们找到更喜欢的工作。“他们想找到合适的岗位,一旦发现工作与自己想要的不一样,容易以直觉判断而辞职,目标也比较迷茫。”

□领导眼中的90后:眼里没活儿,工作不主动
  济南某高校老干部处1981年出生的杨科长认为,90后对待工作的态度远不如自己当年入职时。“我们处一个90后小伙子,工作状态进入得比较慢,眼里没活,主动性比较差。平时工作不忙的时候就玩手机,什么事都得告诉他才做。”杨科长说,自己刚步入工作岗位时,遇到工作中不了解的领域则会主动去问。
  “安排给他们的事情,他们能很快完成,但在小事情上确实不大积极,比如很少主动打扫卫生。”山东济华燃气管线处相关负责人说。
  听闻“90后不积极”,1990年出生、在济南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一年的王雅慧并未否认,“这个我承认自己是有点儿,要是干多少就挣多少,工作量直接和工资挂钩,那我肯定眼里有活。像现在干多干少都赚一样的钱,多少会影响我的工作热情。”
  王雅慧并不认为90后“完全不积极向上”,她说自己也有上进的一面,有时候上班没事的时候会看点跟自己原来专业相关的书籍。“我觉得不能在这个岗位上止步不前,写材料之外还是要多学点知识。”

□90后有话说:其实我们挺上进的
  1991年出生、在济南“三支一扶”岗位工作的赵明则急于否认90后不上进的说法,“考上‘三支一扶’后的那年冬天,我又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准备服务期满后可以顺利考上一所学校任教。现在我也在尝试各种公务员、事业编招聘考试。我周围的很多同学,毕业之后顺利找到工作的还在继续参加司法考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苏玉玲认为,90后员工对自身的专业性要求其实很高,和老员工相比能更快地适应新技术,对工作安排也完成得不错。“90后想法相对简单,和他们沟通应该直接简单,需要做什么直接告诉他们,他们一般都会做好。”
  “给90后安排工作时,我们会适当安排一些创新型的工作。他们喜欢直接和高效率的沟通,而不喜欢长篇大论和讲大道理。批评则要当面说,而不要拐弯抹角,表扬也要及时。”苏玉玲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